英勇抗戰的山東軍民 肖華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山東抗日根據地和晉冀魯豫、晉察冀、華中等抗日根據 地互相呼應配合,有力地堅持和發展了敵後抗日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 者;大反攻的時候,山東又是我進軍東北的重要基地之一。它的戰略地位是極為重 要的。八年抗戰期間,富於革命傳統的三千八百萬山東人民和英勇的八路軍,在中 國共產黨領導下,同生死,共患難,粉碎了日寇無數次的「掃蕩」,打退了國民黨 反動派千百次的進攻,用鮮血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一 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夕,為領導全國人民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實現民族解放,毛 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抗戰 爆發,黨中央在洛川會議上,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提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決定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黨的 北方局還號召地下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山東黨組織根據這些決定和 指示,在各地積極建立和發展了「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救國會」、「抗敵後 援會」等抗日團體,在各階層中間廣泛進行救亡活動,為抗日武裝起義作了思想上 組織上的準備。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寇大舉侵入山東,當地軍閥韓復□聞風而逃。在這風雨飄 搖,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從地下和牢獄中走出來的共產黨員,從延安派來的紅軍干 部,挺身而出,帶領群眾毅然舉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當時真是登高一呼,群山響 應。抗日的烽火立即在泰山、沂蒙山、崑崙山,在黃河兩岸,在微山湖邊和渤海之 濱熊熊燃燒起來。人們抱著響往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心情,懷著對日寇的高度仇恨, 高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踴躍投入抗日洪流。一時,工人相率離開工 廠礦山,農民放下鋤頭,知識青年走出學校、家庭投筆從戎。兄弟、姐妹、師生、 同學聯袂入伍的動人事跡,真是層出不窮。 氣勢磅礡的抗日武裝起義遍及全剩主要的有:冀魯邊區的鹽山、樂陵等地的起 義,文登縣的天福山和蓬萊、黃縣、掖縣的起義,長山縣的黑鐵山及其臨近地區的 起義,昌邑、濰縣起義,壽光縣牛頭鎮的起義;山東省委直接領導的徂徠山和附近 地區的起義;還有泰(山)西的夏張鎮、汶上地區的起義,沂水、莒縣、臨沂的起 義,沛縣、嶧縣、滕縣的起義,蘇魯豫邊境的沛縣、肖縣、豐縣、金鄉、永城的起 義,以及魯西北的冠縣、館陶、濮縣等地的起義等。 這些揭桿而起的隊伍幾乎全是赤手空拳的。山東省委領導徂徠山起義的時候只 有兩支槍,其中還有一支打不響。後來他們收容了五個潰散的國民黨軍士兵,才增 加了五支步槍。 絡繹而來的農民、學生,大都扛著土槍、長矛、大刀等原始武器。為了裝備自 己的子弟兵,人民大力捐獻經費和槍支。許多婦女拿出金銀首飾和多年積攢的體己 錢,交給游擊隊,購買抗日武器。這些和人民血肉相連的起義隊伍,雖然武器嚴重 不足,又極端缺乏軍事鬥爭經驗,但是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向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斗 爭。他們攻城奪地,扒鐵路,打車站,消滅了許多日寇和偽組織。天福山起義的抗 日游擊隊,曾冒著大風雪長途奔襲了牟平城,俘虜偽縣長以下一百七十餘人。 當天下午他們又在城外的雷神廟和趕來反撲的日寇打了一 仗,斃傷敵五十餘名, 擊落飛機一架。泰西人民子弟兵,曾於夜間摸進界首車站,乘敵人酣睡之際,用砍 刀殺死不少鬼子。後來,山東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將各地游擊隊加以改編整頓, 建立了八路軍山東縱隊。這支部隊在與日偽軍不斷的戰鬥中,逐漸成長壯大起來,戰 鬥力日益提高,裝備也逐漸得到改善。到一九三九年底,他們共作戰二千餘次,斃傷 日偽軍四萬一千餘名,克復過縣城和重要市鎮二十座。山東縱隊的創立和發展,對於 創造山東根據地和堅持山東長期抗戰,起了重要作用。 上海,太原相繼淪陷後,毛澤東同志指出:在華北,「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 戰爭進入主要地位」,「共產黨和八路軍決心堅持華北的游擊戰爭,用以捍衛全國, 鉗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進攻」。敵後游擊戰爭的蓬勃發展,嚴重地威脅著敵人的後 方,迫使敵人在侵佔廣州、武漢之後,不得不將其主要力量轉向敵後戰常在這樣的形 勢下,黨中央決定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挺進山東。一一五師在取得威震中外的平型關 大捷以後,又戰於平定縣的廣陽鎮,殲敵千餘。接著進入晉西地區,在午城、井溝和 汾(陽)離(石)公路連戰皆捷,粉碎了敵人西犯河防、窺伺陝北的企圖。一九三八 年,一一五 師三四三旅一部,根據黨中央決定進入冀魯邊和微山湖西等地區。第二 年春,羅榮桓同志又率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 一一五師的到來,對於堅持和發展山東的抗日游擊戰爭,對於建設山東根據地, 對於整頓和發展山東人民武裝,都起了重大作用,使山東抗日鬥爭的局面為之一新。 山東人民一聽到一一五師來了,喜形於色,奔走相告:「老八路來了!」「井岡山的 老紅軍來了!」並且踴躍加入這支久負盛名的部隊。日寇對一一五師的到來十分恐懼, 專門印發了《對一一五師作戰研究》。一一五師入魯以後,發揮了戰鬥骨幹作用,在 魯西、泰西,冀魯邊、湖西、魯南等地連續給日寇以有力的打擊。一 九三九年八月, 梁山伏擊,我以同等兵力全殲來犯的日軍一 個大隊六百餘人,繳獲野炮兩門。梁山 戰鬥後,日寇老羞成怒,糾集三千多人,汽車、坦克一百六十多輛,在各據點守備隊 的配合下,瘋狂報復,揚言如果奪不回重炮,就血洗梁山。但是我魯西軍民依托海洋 般的青紗帳,大顯身手,到處開展游擊活動,僅在一次戰鬥中就擊斃敵人二百餘名, 擊毀汽車十輛,坦克三輛,終使日寇狼狽撤走。 由於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的英勇戰鬥,山東抗日根據地和人民武裝迅速擴大。到 一九四○年底,一一五師從一個旅發展到七個旅,共六萬餘人;白手起家的山東縱隊 也編為五 個旅、兩個支隊,共五萬餘人。山東全省共建立了十個專員公署和七十九 個縣的民主政權。這一歷史事實,充分顯示出: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制定的,主力 兵團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 結合的全民抗戰的路線,是一條唯一正確的威力無窮的路線。 抗戰開始後,腐敗的國民黨政府,使山東的大好河山迅速淪於敵手;但是在日 寇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以後,國民黨頑固派卻又乘機鑽到山東,在蔣介石 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指導下,不打日本,專事磨擦。於是,山東我軍與日寇、 國民黨頑固派的三角鬥爭日趨激烈。山東國民黨特務頭子秦啟榮部,慘殺我八路軍 指戰員四百餘人的「太和慘案」,東北軍中的頑固派,慘害我魯南區黨委書記以下 四十餘人的「銀廠慘案」等親痛仇快的事情相繼發生。在這期間,我黨我軍高舉抗 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根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 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一麵團結了抗日民主人士和抗日友軍合作抗戰,一面被迫 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無理進攻進行了許多次反磨擦鬥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樣就 進一步發動了群眾,穩定了山東抗日鬥爭的局面。後來,東北軍的第一百十一師, 不滿國民黨政府的反共、投降政策,光榮起義轉為人民武裝。另一部分則害怕日寇 「掃蕩」,狼狽逃出山東。接著我軍在冀魯豫和魯南地區打退了入魯反共的國民黨 嫡系部隊李仙洲部。從此,山東國民黨的雜牌部隊江河日下。除了潰散一些,大部 分在國民黨「曲線救國」政策指導下,投敵叛國,變成偽軍。 二 抗戰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在游擊戰爭已經起來並有相當的發展之後, 特別是在敵人停止了對我全國的戰略進攻、採取保守其佔領地的方針的時候,敵人 向游擊戰爭根據地的進攻是必然的。」一九三九年開始,日寇一方面加強了對國民 黨的政治誘降,另一方面則集中大量兵力,對付我解放區戰場,至一九四一年初, 日寇把侵華兵力的百份之六十以上,用來殘酷地進攻敵後我軍。於是敵後戰場的 「掃蕩」和反「掃蕩」、「蠶食」和反「蠶食」,便成為敵我的主要鬥爭形式。在 華北,敵人連續推行「治安強化運動」,企圖用刺刀、警犬、手銬來鎮壓敵占區人 民的反抗,用頻繁的「掃蕩」和實行「燒光」、「搶光」、「殺光」的三光政策, 結合大規模的「蠶食」來摧毀我抗日根據地。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年,敵人在山 東出動千人以上的「掃蕩」共二十五次,其中萬人以上的兩次;到一九四一年和一 九四二年則增加到七十餘次,其中萬人以上的九次,至於千人以上的「掃蕩」和出 擾,無日無之,平原地區尤甚。敵人的「掃蕩」辦法一般多采勸分進合擊」,也采 取反覆平行推進的「梳篦式掃蕩」。在多次「掃蕩」失敗以後,敵人又集中更多兵 力,採取大縱深重重包圍的「鐵壁合圍」戰術。到一九四二年又發展為更殘酷毒辣 的「拉網合圍」。「拉網合圍」是敵人在敵後進行「掃蕩」的頂峰。一九四二年秋 天至一九四三年初,敵人對我魯中、膠東、湖西、冀魯邊、清河地區,都輪番進行 了萬人以上的「拉網合圍」。 但是,真正的銅牆鐵壁是我抗日軍民。反「掃蕩」作戰中,我依照毛澤東同志 所制定的:「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 戰和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等戰略戰術原則,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一九四一年 冬,敵人以五萬重兵,對我沂蒙山區進行了兩個月之久的「鐵壁合圍」。敵人首先 襲擊了我山東縱隊領導機關駐地,緊接著又以精銳三萬,在坦克、飛機配合下,從 四面八方向我一一五師師部和山東分局駐地留田(臨沂北五十餘公里)一 帶猛犯, 同時在沂河以東蔭蔽地佈置了強大兵力,準備誘殲我向東轉移的部隊。但是敵人的 陰謀很快被我識破。我留下部分武裝堅持內線鬥爭,大部分則連夜乘隙跳到西南方 向,由內線轉到外線作戰。敵人合圍留田撲空,就分區合圍、「清剿抉剔」,企圖 追蹤我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破壞我根據地。這時候,我派出一部兵力,示形於敵, 在費縣東北的石蘭打了一仗。正當敵人跟蹤撲來的時候,我一一五師師部又冒著風 雪嚴寒適時轉移。第二天拂曉,剛跨過蒙陰至臨沂的公路,踏上中心區的邊緣的時 候,在原駐地響起隆隆的炮聲,表示敵人又一次撲了空。一一五師師部秘密回到中 心區,指揮轉入內線的主力一部,採取伏擊、截擊等手段,十天打了七仗。斃敵千 余;同時配合地方黨政機關,發動群眾,積極向反覆「清剿」大肆燒殺破壞的敵人 作鬥爭。在我廣大軍民連續打擊下,加之我其他區的部隊不斷出擊,迫使敵人不得 不分路撤退。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掃蕩」終於被我粉碎。 一九四二年,敵人對膠東區的「拉網掃蕩」持續四十多天。除使用了一萬五千 余名陸軍外,還有部分海、空軍配合作戰。敵人深入我根據地後,就分成許多小股, 互相保持火力聯繫,邊壓縮、邊搜索,白天搖旗吶喊,夜晚沿合圍圈點火,控制山 頭,封鎖要道,以圖將我壓縮到牟平縣西南的馬石山狹小地區聚而殲之。這時候, 我根據地人民群眾早作好反「掃蕩」的準備,利用山頭、森林分散蔭蔽起來。主力 部隊除留少數在內線堅持外,大部以營為單位接近敵人,掌握情況,在敵人的合圍 圈即將形成的時候,突然蔭蔽地跳到敵占區或敵人已經「掃蕩」過的地方開展游擊 活動,有力地策應了中心區的反「掃蕩」。敵人撲到馬石山,才發現我領導機關和 主力部隊無影無蹤。當時有外出執行任務的一個班失去聯絡,陷於合圍圈內。他們 為掩護群眾突圍,往返衝殺數次,最後剩下三個人,在班長領導下,高呼「打倒日 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壯烈犧牲!敵人合圍馬 石山以後,又利用膠東三面環海的地勢,沿煙(台)海(陽)公路拉成一線,向東 平推,直抵成山頭。接著又「掃蕩」了煙(台)青(島)公路以西地區。由於敵人 兵力分散,縱深單薄,我廣大軍民用「轉山頭」「鑽空隙」等辦法巧妙地擺脫了敵 人。 反「掃蕩」期間,英雄的山東人民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根據地的每 個村莊都是堅強的堡壘。婦女、兒童,站崗放哨,盤查行人。戰時,群眾嚴密封鎖 消息,空室清野,使敵人看不到居民,找不到物資,煮飯喝水都發生困難。平原地 區的群眾,還改造了地形,挖掘了縱橫如網的抗日溝(僅清河區就挖了一千五百多 公里),使敵人的快速部隊無法行動,又便於我軍民蔭蔽活動,打擊敵人。廣大民 兵向敵人展開地雷戰、麻雀戰,或者配合我軍伏擊,擾襲敵人。各地建立了綿密的 偵察網和通訊網,使我軍對敵人的情況瞭如指掌,在作戰中發揮了高度主動性和靈 活性。群眾的熱情支援,使我軍在連續戰鬥中,仍有一定的生活保證。我軍傷病員 大部疏散在群眾家中,敵人來了,群眾就佯稱是自己的親屬,就這樣不知掩護了多 少同志。敵人「清剿抉剔」的時候,嚴刑拷打群眾,要他們供出誰是共產黨員,誰 是幹部,何處埋藏著物資;然而群眾寧肯慷慨就義,也堅決不吐露。 山東軍民在嚴酷的鬥爭中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無比的英雄氣概,許多氣壯 山河、可歌可泣的事跡使人永誌不忘。 一九四一年二月,津浦路西的一一五師教導三旅兩個連,在反「掃蕩」中,為 掩護領導機關安全轉移,和超過他們十數倍的敵人奮戰終日,斃敵近千。最後由於 日寇施放毒氣,我兩連健兒全部光榮殉國;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敵寇五千人合圍博 山東部的馬鞍山,被圍的我軍一個排和敵人打了兩天,給敵重大殺傷。後來子彈打 完了,就用石頭、刺刀、槍托和敵人死拼。及至敵人蜂擁而來,排長用最後一粒子 彈自盡,戰士們高呼:「寧死不做俘虜!」一齊攜槍墜崖殉國。在山上避難的抗日 幹部家屬馮老先生目擊這一情景,就向全家人說:「不能讓鬼子活捉了去!」他和 他的女兒、兒媳,四個孫子也一同跳入深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魯中我軍一個連, 在敵人飛機大炮猛烈轟擊下,憑借險要地形,在岱固山上戰鬥十 八天,牽制敵人兩 千餘,以傷七人亡二人的代價,取得斃傷日偽軍三百多人的勝利。這樣驚天地泣鬼 神的英雄事跡,不勝枚舉。 經過敵人連續的「掃蕩」和大規模的「蠶食」,加上國民黨軍隊的夾擊,我根 據地受到很大損失,抗日軍民遭到嚴重困難。如南沂蒙縱橫不過五十公里的地區, 在一次「掃蕩」中,群眾被殺害三千多人,牲畜被搶去萬餘頭,糧食被掠奪一百六 十餘萬斤,民房被毀五千餘間。廣大人民生活極其困苦。在春天,不少地區群眾斷 炊。魯中的泰山區和魯南山區最為嚴重,軍民都雜以米糠、地瓜蔓、樹葉、草籽充 饑。一九四二 年我根據地面積縮小三分之一,部隊減員四分之一;軍械、彈藥、被 服、醫藥極端缺乏。在某些情況下,有的部隊夏天還穿著破棉襖,而冬天卻打赤腳。 許多部隊每個戰士只有幾發子彈。然而我們並未被這些困難所嚇倒,在困難面前變 得更加團結,更加樂觀。「熬過今明兩年,這一難關渡過,勝利就在前面。」「只 要百折不回地奮鬥下去,最後的勝利必屬於我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聲音極 大地堅定了山東軍民的勝利信心。當時,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對山東工作的指示,像 黑夜裡的火炬,為我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三 正當山東戰場處於最艱苦最困難的關頭,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到了山東。幫 助中央山東分局,總結了山東抗戰四 年來的鬥爭經驗,提出了以後的鬥爭方針和任 務,並且對山東的軍事、政治鬥爭,群眾工作,統一戰線工作,黨的工作和根據地 建設等各項政策,都作了深刻的系統的指示。這些指示,對於加強山東的工作,勝 利的渡過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和以後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給山東抗日軍 民以極大的鼓舞。 一九四三年三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山東實行了黨的領導一元化。不久,羅 榮桓同志接任分局書記。在以羅榮桓同志為首的山東分局正確領導下,黨、政、軍、 民更加團結一致,繼續貫徹了抗戰四年總結中所提出的戰鬥任務,更有力地展開了 全面的對敵鬥爭。這時候,各地區都開展了整風運動,貫徹了精兵簡政政策,實行 了主力地方化,加強了小部隊建設;再次深入減租減息,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群眾對 敵鬥爭和生產的積極性,開展了以農業為主的大生產運動,加強了軍事工業的生產。 這些措施,為山東軍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粉碎敵人的「掃蕩」和「蠶食」,恢 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矗日寇深感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達不到摧毀 我抗日根據地的目的,於是又實行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特務等手段密切結 合的所謂「總力戰」,企圖用頻繁的「掃蕩」和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的「蠶食」政 策,以縮小乃至摧毀我抗日根據地。一九四○年底,敵人在我根據地周圍建立據點 一千一 百多個,控制公路五千公里;一九四二年底,敵人據點增加到二千四百多個, 公路增修到七千公里。一九四二年,敵人光在魯南就「蠶食」了蒼山、碼頭和臨沂、 郯城、邳縣廣大地區,使我魯南基本區被壓縮成「南北十餘里,東西一線連」的嚴 重情況。在平原地區,敵人以據點、碉堡為支點,構成縱橫交織的公路網,並沿點、 線修築封鎖溝、封鎖牆。在冀魯邊區,敵人就建立了四百五十六個據點,平均每兩 平方公里、八個村莊就有一個據點,封鎖溝、牆加起來共長一千三百多公里,各縣、 區、鄉都被分割成若干碎塊,每走三十 公里,要過八條公路、五條封鎖溝。真正 是:「出門見碉堡,處處是公路」,幾乎沒有一個村子不被迫向敵人繳糧、納稅, 原來的抗日根據地,完全變成抗日游擊區,我軍活動極度困難。魯中、膠東、清河、 濱海、湖西地區,同樣被敵人「蠶食」了大片地區,遭到嚴重的分割和封鎖。 為了打退敵人的「蠶食」「封鎖」,山東我軍根據黨中央「敵進我進」的方針, 提出了「翻邊戰術」(即敵人打進我這裡來,我打到敵人那裡去),以分散的群眾 性的游擊戰爭和強大的政治攻勢反擊敵人,把鬥爭焦點引向敵占區。一九四三年是 「蠶食」與反「蠶食」最激烈的一年。敵人的「掃蕩」仍舊很頻繁。但是,進一步 動員起來的千千萬萬群眾,採用各種方式方法,向敵後之敵後進軍。結果在這一年, 我們共攻克據點三百餘處,開闢了五萬平方公里的新區,取得全殲慣匪劉桂棠(綽 號劉黑七)部和解放郯城、贛榆城等輝煌勝利。 各地民兵在反「蠶食」鬥爭中進一步發揮了巨大威力。他們用「打、走、散、 躲」和「打賺錢仗」等戰術,廣泛開展了「麻雀戰」和地雷戰,對敵人進行擾亂, 圍困,伏擊,襲擊,取得了巨大成績。特別是地雷戰,使敵人無從捉摸,防不勝防。 在普遍開展的「飛行爆炸」運動中,民兵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上和據點 周圍,甚至敵人的營房操場裡。敵人出動時,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大路 小路都不敢走,去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然而這些地方也會響起地雷。有 的地方敵人汽車出來,不得不用牛拉著石滾子在前面探路。民兵還用真假雷相結合 等辦法對付敵人的搜索。敵人起出假雷,真雷卻立時爆炸。有一次鬼子起出幾個延 期爆炸地雷,帶回放在桌子上,圍著哈哈大笑,忽然一 聲巨響,被炸得血肉橫飛。 我小部隊、武工隊的活動,有力地打擊了敵人。遠在抗戰初期,山東就出現過 短小精悍的專在敵占區和邊緣區活動的小部隊。自從加強小部隊建設以後,又出現 了許多被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的武工隊、游擊隊。鬥爭方法更加豐富多樣, 規模也更宏大了。在廣泛開展的小部隊武工隊的活動中,魯南鐵道游擊隊是一面鮮 明的旗幟。他們那種可以在火車急馳的時候跳上跳下的超人本領,創造了許多神話 般的奇跡。在津浦路魯南段和臨(城)棗(莊)線上,人們時常看到,急馳的火車 突然出軌,車頭忽然相撞,滿載貨物的列車忽然前後脫節。敵人補給前線的武器、 彈藥、布匹、醫藥,就這樣經過游擊隊員們的手送往根據地。有時候,敵人趕到出 事地點搜捕,然而車皮早已化為灰燼。追到微山湖邊,也只看到一片茫茫湖水。這 些列車英雄還常常出入敵占城鎮,殺敵奪槍,獵取情報,破壞敵人的倉庫,捕捉漢 奸特務,進行宣傳,開闢敵占區工作。愈演愈奇的活動方法,使敵人又怕又恨,千 方百計想消滅他們。但是,這支游擊隊進入一個地區,和他們魚水相依的群眾都嚴 密封鎖消息,站崗放哨,使他們避免了多次極其危險的襲擊。抗戰勝利的前夕,這 支部隊已經發展到兩千人,從敵人手中奪回四百多個村莊。活躍在沿海地區的海上 游擊隊,經常化裝成漁民、船工,以短槍、匕首和手榴彈殺死敵人,奪取物資,破 壞敵人的海上交通。有時候他們也挺進敵占島嶼或者潛入敵占海港襲擊敵人。敵人 常以海、陸、空軍配合「掃蕩」,他們就潛入交錯的河汊和港口,在成群結隊的漁 船中隱蔽起來。陸地上的武工隊、游擊隊,更是大顯身手,活躍異常。從山地到平 原,破壞鐵路,割電線,平毀封鎖溝,消滅敵偽零散人員,襲擊小股敵人和車輛, 破壞敵人的經濟掠奪計劃。公路上有時候在悠揚的笙管聲中出現娶親的花轎,專門 在狹窄處和敵人的汽車相遇。敵人正欲盤問,在轎裡殺出個彪形大漢,和轎夫吹鼓 手一起讓敵人飽嘗一頓子彈,手榴彈。諸如此類的戰鬥故事各地不斷發生,攪得敵 人疑神疑鬼,惶惶不安。有的敵人據點就這樣在我長期圍困下被消滅或者被迫撤走。 在群眾的掩護下游擊隊,武工隊經常深入敵人據點附近活動,甚至個別化裝進入據 點以內,敵人也無法發現。為不讓敵人摸清我軍的實力,雪地行軍的時候,他們都 把腳印掃掉,有的乾脆在自行車後邊拖一把掃帚。夜間在敵占區活動,偶然引起狗 叫,就把附近各村的夜犬一齊哄起,以迷惑敵人。在敵占區宿營大都選擇在基本群 眾和與我有關係的群眾家中。有時候也住到偽鄉、保長家中,一面進行教育,一面 告誡其不得報告敵人,或者在我走後再去報告。當被敵人發現而又不利於戰鬥的時 候,就靈活轉移,一面走一面將人員疏散在群眾大海之中,經過三 五個村莊,就不 見了,使敵「望洋興歎」。 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就告訴我們:「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 且依靠敵軍的瓦解。」我廣大軍民廣泛開展的政治攻勢,為軍事進攻創造了極為有 利的條件。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雙管齊下,使敵人的「總力戰」完全破產。我軍常 常在半夜將敵據點包圍,向敵人喊話,或者利用敵人的電話線向日本士兵進行宣傳。 對偽軍的宣傳更是豐富多采,除喊話、「上夜課」以外,還專門編印了大批書刊和 小說,為了蒙蔽敵人,封面印的是《說岳全傳》,內容是八路軍打鬼子的故事,封 面是《京戲大全》,內容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宣傳畫或「偽軍投誠」「納粹的 毀滅」等。這些宣傳品有時候組織邊沿區小商小販傳送,有時候武工隊去散發張貼 或者由郵局傳遞,或者仿造敵偽公用信封,利用敵人的傳信站送入偽軍政機關。我 軍還開展了偽軍家屬工作,掀起「索夫喚子」運動,組織偽屬到據點去叫回丈夫、 兒子。僅魯中區在一九四四年中就瓦解偽軍六千九百多人。在敵占區,由於我執行 了團結全體人民、保衛群眾利益、隱蔽的對敵鬥爭的方針,在一部分偽區、鄉政權 和相當數量的偽軍中發展了革命兩面派,建立了抗日工作。有的村莊在向敵偽送糧 前,密告我軍前去截攔,或者自己打個手榴彈把糧食藏起來,然後向敵人報告:「 糧食叫八路截去了。」我又指導敵占區群眾以掩藏糧食、少報地畝、產量等辦法, 使敵人的搶糧計劃落空,群眾利益得到保護。由於對偽軍、偽組織的工作著有成效, 一九四三年,我軍利用內線關係賺開了贛榆城門,一舉將該城攻克。一九四四年冬, 莒縣戰鬥中,偽軍保安大隊長莫正民拘捕日籍顧問、教官和偽縣長等,率三千餘人 反正。在這一年我軍共爭取了偽大隊長莫正民、張希賢,偽團長王道、韓壽臣等大 小一百五十餘股偽軍反正。為了懲治死心塌地的漢奸,實施鎮壓和寬大相結合的政 策,我又開展了紅黑點、善惡錄的工作。 凡暗中幫助我軍者,記紅點,作壞事的登黑點。記了黑點就向偽軍、偽屬或敵 占區群眾廣為宣佈,屢教不改的予以鎮壓。 敵占區人民被偽軍政人員壓搾過甚的時候,就警告他們說:「小心八路軍給你 來幾個黑點!」武工隊時常夤夜深入敵占區,召集群眾講話,或張貼宣傳品,宣傳 勝利,揭露敵偽暴行,動員抗糧抗捐,建立秘密民兵。敵占區人民在我黨我軍模範 的抗日行動影響下,唱出了充滿信心的歌謠:「日本話不用學,再過一年用不著。」 有的邀請我軍前去開闢工作,更多的人因不堪敵偽的壓搾,扶老攜幼,絡繹遷入根 據地。 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 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反「蠶食」鬥爭就是最充分地動員了群眾參加的人民 戰爭,終使日寇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裡,遭到滅頂之災! 四 在長期的殘酷鬥爭中,我軍不僅沒有被敵人消滅,反而愈戰愈強,越打越大; 根據地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秩序空前良好,政治上一片光明,經濟上日益繁榮。而 日本帝國主義卻在這激烈的搏鬥中,遍體鱗傷,不得不由瘋狂進攻轉入以守為攻的 「重點主義」。一九四四年,毛澤東同志發出「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號召, 號召敵後軍民把敵人一切守備薄弱和在我現有條件下能夠攻克的淪陷區,全部化為 解放區,迫使敵人處於極端狹窄的城市和交通要道之中。山東軍民熱烈響應了毛澤 東同志的號召,浩浩蕩蕩地向敵人展開了多次攻勢作戰。一九四五年春,山東雖然 增加了大量敵人,但是山東軍區仍堅決執行了五、六、七三個月作戰計劃。結果在 膠濟路東段兩側地區和臨(沂)費(縣)地區,消滅了許多大股偽軍,擴大了我各 個地區之間的聯繫,有的地方則連成一片。我軍在長期戰爭中積蓄了力量,獲得鍛 煉,廣大游擊兵團上升為正規兵團;同時以爆破為主的攻堅技術日益提高,在一年 半的局部反攻中,連續奪取了敵偽比較強固的縣城、市鎮十餘座和大量據點,消滅 了日偽軍十餘萬,收復了廣大平原和重要山區。這時,我軍由高度分散逐步地集中 起來,大大提高了作戰的統一性、機動性,因而在大反攻的前夕,處於十分有利的 地位,為進軍東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蘇聯對日宣戰,毛澤東同志指出:「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 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 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山東我 軍立即編成八個師、十一個警備旅和四個獨立旅投入大反攻。山東黨、政、軍、民 領導機關號召解放區青年、婦女、各人民團體,分別擔任各種戰時勤務,號召敵占 區同胞組織起來,配合我軍解放家鄉,號召工人舉行武裝起義,裡應外合收復城市。 同時以二十萬民兵組成子弟兵團,支援前線和維持新解放區治安。分成五路的反攻 大軍,踏著秋禾燦然的原野,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膠濟、津浦、隴海沿線各大小城 市猛進。前鋒直逼濟南、徐州、青島等城市。我軍所到之處,廣大青年配合我軍報 仇雪恥,父老婦孺簞食壺漿,歡迎我軍。 這時日寇雖然已經宣佈投降,但是國民黨反動派和日偽合流,控制了大城市, 阻止我軍受降。山東我軍立即把反攻矛頭轉向敵占的中小城市。在一個多月的大反 攻作戰當中,我收復臨沂、曲阜等縣城四十六座,煙台、威海衛等海口、商埠六處, 殲滅日偽軍六萬餘人。這時,美帝國主義為了幫助蔣介石篡奪抗戰勝利果實,企圖 在煙台登陸。經解放區軍民一致聲討和駐軍的嚴正鬥爭,終於粉碎了美帝國主義的 陰謀。為了配合蘇聯紅軍反攻日寇,收復東北失地,山東我軍根據中央指示,派遣 了六萬人的主力部隊從海上和陸地兼程挺進東北。抗戰勝利不久,國民黨為了奪取 人民抗戰勝利果實,挑起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向我解放區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 接著,山東軍民又和全國人民一道,英勇地投入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山東的八年抗戰是異常艱苦的,鬥爭是極其複雜的,但是英勇勤勞、堅貞不屈 的山東人民,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始終跟著黨走,他們對抗戰的貢獻是十分巨大 的。山東抗戰的勝利,是在我黨的領導下,充分發動群眾,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堅持 分散的游擊戰爭的勝利,是有力地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的進攻,堅持以 我黨為主的建設抗日根據地、發展人民力量的勝利。總之,山東抗戰的勝利,就是 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在光榮的八年裡,山東我軍在毛澤東同志關於人民戰爭的戰略 思想指導和山東人民堅決支持之下,作戰兩萬六千餘次,殲滅日偽軍五十餘萬人。 到戰爭勝利結束的時候,山東除幾個重要城市外,已經全部獲得解放;我軍發展到 二 十七萬人,民兵五十萬人。這一歷史事實雄辯地說明: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正確 領導下,團結一致百折不回地戰鬥下去,不管面對多麼強大、多麼狡猾和兇惡的敵 人,都是可以把它打敗的。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 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他們決不 會違背這個邏輯的。」毛澤東同志還說過:「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 民眾之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山東抗戰的史實, 生動地證明了毛澤東同志論斷的正確。 (選自《解放軍報》1965年8月28日)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英勇抗戰的山東軍民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王观泉:陈独秀与《独秀文存》(导读)
【王观泉:陈独秀与《独秀文存》(导读)】
一,《独秀文存》是陈独秀乱党时期的书
二,一网打尽中国托派
三,陈独秀悲剧的联共(布)因素和中共因素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瞿秋白是传播十月革命炮声的先驱
四,隐了九十八年的《青年》杂志广告是一篇佚文
五,和平建设时代如何看待九十六年前
那场“新旧思潮之激战”
六,《青年》为何改为《新青年》
七,奇怪而又惊人的急转弯
八,陈独秀、胡适和亚东图书馆
九,文存原则 横空出世
十,中国托洛茨基派终极之目的
十一,1924年中国出了个政治领袖
十二,出研究室入监狱
十三,出监狱入研究室
十四,孤孤单单地……走了……

一,《独秀文存》是陈独秀“乱党”时期的书
《独秀文存》是一部五四运动后最早出版的民国之后猛烈抨击封建传统,反对军阀割据山头政治,传布资产阶级文化,唤起在殖民地经济条件下民族资本的兴起,和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创导科学,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书,更是一部号召“向新的山崩地裂般的大波冲去”(鲁迅语)的实践革命的书,却又是一部在各种政党政治压力下,历经磨难后终于被禁的书。
《独秀文存》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到1933年连续印行了十次累计印数三万四千部(平装四册,精装二册),营销达三十(1922—1952)年。
《独秀文存》中收录文章起自1915年9月发表在《青年》杂志创刊号的《敬告青年》,止于第九卷第四号上的《答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以及《每周评论》中所发的《研究室与监狱》等文。这七年间部分论文,随感录和作为文章公开发表的通信,合共三卷四册(内随感录两册)约六十万言,也可以说没有《新青年》就没有《独秀文存》;调侃说来,《独秀文存》是陈独秀“从康党到乱党,到共产党”人生三部曲中“乱党”的第二部曲。
《独秀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按照“文存”出版的亚东小老板汪原放的说法,“出《独秀文存》实在是战战兢兢地出的,当时仲翁因在大世界散传单被捕,出来还没有多少时间哩。”又言,“虽然这部《文存》多数是关于民主与科学的,但后面已经倾向社会主义了。”汪原放这则重要的回忆,除了“大世界散传单”有误,“被捕”却是真实的,是在他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今卢湾区南昌路)铭德里二号家中被捕的。(《回忆亚东图书馆》)尚可补充的是因中共一大未出席的陈独秀首次参加于1922年7月16日召开的中共二大上的蝉联总书记之职,同时又正在准备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夹在7月二大,8月被捕和10月赴莫斯科之间出版的“文存”,当然险象环生,吓坏了亚东上下。此时应该说陈独秀已经从“乱党”进入“共产党的第三部人生曲了。把“文存”纳入“乱党”时期不有点勉强吗?不,一点也不。当年承办“文存”出版的汪原放与1952年处境下回忆“文存”的汪原放,对“文存”的推定,可以见得到的是历史被扭歪后的表像,我们把“文存”列入“乱党”时代,是以《新青年》时代(1915-1921止于第9卷)的历史浮沉和陈独秀的作品互动为根基辩证进行的,归纳为如下数条.
1,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他的一批政客和文武精英流亡海外,民国南北分裂,进入军阀称雄的“乱党”时代。横空出世的《新青年》不只填补空白,还以走向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新舆论引领革命前进,向一条完全不同于辛亥革命的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前进。
2,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幕后,几乎全是辛亥当年以及革清朝之命的 先进人士,可见逊清的“仕”,尽管已经接受了西方文化,但思 想深处仍陷在拥载皇帝或君主立宪的泥潭里,等待陈独秀们前来 拖拉到地面上来。
3,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军政府当时作为国际公认的“中国政府”宣告参 战,加入协约国与德国为敌,站对了队。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有了胜利者外交席位(有广州南方政府一席),但是陆征祥代表扫了一眼,发现在座代表无论战胜战败都是中国的债权国,应验了“弱国无外交”的任人宰割的国势地位,仍然陷入“被瓜分”的窘境(战败的德国在青岛的殖民权益被日本收入囊中)。陆征祥接受了1915年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被国人痛斥为国贼的教训,拒绝在合约上签名,保全了名节,传到国内引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起因为火烧点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在顾维钧的强势压力下,虽然没有达到“外争主权”的终极目的,却也为中国人出了口恶气。独秀先生为一战、为巴黎和会为陆征祥不签字并力挺顾维钧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的要求等,写了收存为“文存”之内或之外的长长短短文墨不下十余篇:“愚见以为……或电 我国驻欧议和代表,或向列强要求直接收回青岛,撤废‘二十一条’苛约,如不得请,则拂袖径归,以示公理之不可屈服。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五四的两大目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后的结局敌府逆拂了民意。于是陈独秀提出国人“应当发生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由这彻底觉悟,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就是:强力拥护公理,军民征服政府。”(这两句口号用黑体字另起段落编排——引者)(上述两篇论文写于5月18日(《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和26日(《山东问题与上海商会》),对于五四运动的政治诉求并提高六三运动全民抗击外强和政府的媚态政治走向,点燃反帝抗日的革命火种——字面上就火药味十足。这应看作陈独秀在“乱党”时期对全国产生影响力的一宗大事,奠定了这个时期的先进朝野和平头百姓的政治诉求。
4,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文学思潮从近代向现代进展时,1917年的那场新文学向旧文学展开的论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21世纪初都讳莫如深,或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因为这场运动是由在国共内战终结时险些定为战犯的胡适,和被中共定为党的叛徒,日本汉奸的、中国托洛茨派的领袖陈独秀发起的。直到“一边倒”国策结束,国共关系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一个中国”共识,中美关系正常后,胡适到了“可以谈”的时代,然则对于陈独秀,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可以谈谈的明确(平反性质)的政治露布,以至使这场受惠于全民文化普及的大事,且莫说全民知晓,连知识分子都还没有历史实质性的认同。顺便指出,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对陈独秀“予愿拖出四十二生的大炮”这不凡气势,给以“机械唯物”的解释和无知的政治谩骂,是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段内予以澄清,这是“文存”导读的责任。
胡适的文学改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拖出四十二生的大炮”,炮轰旧文学古堡,轰恼了遗老旧仕、新型知识分子中的守旧派,轰恼了古堡中的大佬林纾琴南公,在死气沉沉的京都,一班“婢学夫人”的浅薄之徒(引陈独秀批林话意),不必认真应战,但是林琴南出面,反对新文学,还真得有42公分大炮予以认真对应了。林琴南不只在封建古堡内人气十足,在新兴文化群体中也是口碑颇佳,因为在西方文学初初传入我国的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时,不懂西文却借口译者之力的林纾记录了《 巴黎茶花女遗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迦茵小传》《黑奴呼天录》等等小说,在林琴南本人为的是资证奥古文能传入洋文学,但在广大读者群中认可的是西来潮中活泼泼的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故事,使那些看惯《红楼梦》《西厢记》甚至时令的押妓小说的人,踏上了别样的阅读之路,林琴南这批拥趸 不可小嘘的。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侧面,就是那些追求新文学的知识分子也走过好长一段用古奥的文字、冷僻的词藻、怪异的文风传布新知,陈独秀也是其中之一。1904年他在上海把苏曼殊(署名苏子文)译嚣俄(雨果)的《Les Miserabeles》为《惨世界》(10回本)实在是“殊不成句,且作文乖八九错”(章士钊语)陈独秀就接过苏译予以纠错,并增补了四回译书名为《悲惨世界》由镜今书局出版。这两个人都懂西文,但任意删节,还任意添加,用字遣词之古怪至少与林纾译品无甚区别。再看看鲁迅,他在上世纪初所译述的如《人之历史》,《科学史数篇》《摩罗诗力说》等文(《鲁迅全集・<坟>》别的不说,只提迅翁评介文学,从古希腊的荷马到古印度的迦黎陀娑 从歌德、席勒经由拜伦、雪莱到普希金、密茨凯维支、裴多菲,全部用的是章太炎门生著文理念,以至到了当今迅翁的这几篇经典,成了鲁迅研究中最难啃的一门学问。笔者在准备写新旧文学之争并将以林琴南作42公分大炮的靶子之前,加这么一段似乎是袒护的话,一是西方文化东渐的历史初期有这么一个时段、这么一股风气,“喜欢做古怪的句子写古字,这是受章太炎编《民报》的影响(鲁迅语 《鲁迅全集・<华盖集>》)。写上这一笔无论从历史,从文情都应记录在册的。况且——
无论是胡适的“八事”或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和三个建设”都是说理不对人的。
袁世凯称帝失败和张勋复辟在即的时空条件下,是过了气的林琴南自己登上靶场的。此言恁说?
一是林琴南万万没有想到当时支撑北洋军政府的黎元洪总统竟然 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二是蔡校长在组阁文科时竟然没请曾经礼聘入京师大学堂的林琴南,而请了陈独秀!北大文科有两种对立的教授和他们的教育理念。辜鸿铭、刘师培,尤其是与陈独秀有过纠结的黄侃等是“八部书外皆狗屁”,而钱玄同、刘半农以及“半个鲁迅”(兼课讲师)是“毁孔子庙 罢其祀”针锋相对却相安无事。林琴南以为他无论如何也能入“八部书外”那个学派罢,如今却被“毁孔子庙”者炮轰,这口气是难以平复的。我们用略为轻佻的口气写这场运动,似乎不太严肃,然而最不严肃恰恰是林琴南他老人家的倚老卖老。
生于1852年林琴南比蔡元培大16岁,比陈独秀大27岁,更不必提小他39岁的胡适了。这是被“王敬轩”提出由刘半农解读的这位旧文化营垒中的人瑞所犯的“辛亥国变以还纲纪扫地”的第一宗罪。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林琴南因此产生了轻敌思想,后来竟然把这场被李大钊认为“新旧思潮之激战”,让北京人看一场天桥闹剧。
这干小子目无纲纪,让林琴南迎战时,竟然设计了一套化名暴打或请妖魔鬼怪吞食他去应战之敌的闹剧,他写了《荆生》和《妖梦》两篇小说,用田其美和田恒影射陈独秀;胡适被隐入狄莫和泰二世;钱玄同则成金心异;而把蔡元培写成“无绪公”还把徐树铮,这个两年后被陈独秀列入《北京市民宣言》中罢免 职,驱逐出京城“的六个官员之一。雅号“小扇子军师”的徐树铮是个臭透了的军阀,却被林琴南化名荆生捧为“伟丈夫”出面不是把这帮人打趴在地或是被妖魔吞食……,双方都是文化中的精英,林琴南也是精通传统文化的人杰,鲁迅还曾欣赏他的小写意高水平的山水以怡倦眼,并珍藏起来保存至今。这样的学者对待如此严肃的文化生死存亡重要一战,竟然以闹剧结束。于是这边厢,也不以为然,由钱玄同和刘半农,表演了一出天桥把式“双簧戏” 《答王敬轩先生》了结。笔者至今也想不明白这么会如此结束“新旧思潮之激战”。我想来想去也许是因为陈独秀先生文章是结尾:“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于妖魔宣战乎?予愿拖四十二 的大炮,为之前驱!”林琴南是文人,既然对方祭出42公分大炮,于就请出他心目中的“伟丈夫”徐树铮战斗;不成,则也请出“十八妖魔”吃了他们。
北京的这场斗争怪异地结束。然而留学国外的那些文科学生中的守旧派却在严肃认真思考这场关乎“国粹”存亡之争。 为了转述吴宓等留学美国习文学的精英们对国内在一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向封建传统文化展开论战时吴宓们的立场,现在据《吴宓日记》第11卷(1917—1924)中有关此书的实录照抄下以存其真。
1920年3月28日
幼涵来书,慨伤国中现况,劝宓等早归,掏钱自办一报,以树风声 遏遇横流。宓他年回国之日,必立此志。此间习文学诸君,学深而品粹 者,均莫不痛恨胡、陈之流毒祸世。张君鑫 谓羽翼未成,不可轻视。他 年学问成,同志集,定与若辈鏖战一番;盖胡、陈之学说,本不值识者 一笑。凡稍读书者,均知其非。乃其势炙手可热,举世风靡,至于如此, 实属怪异。然足见今日之中国人心反常,诸凡破坏之情形,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经若辈一番混闹,中国一线生机,又为斩削。前途纷乱,盖 不可收拾矣。呜呼,始作俑者,其肉岂非食乎?(之后有一段小字号述
“清华学校,近以学生妄起风潮”的忧患之言,不录—— 笔者)
“此间 同学诸人,唯林玉堂一人,为胡适、陈独秀之党羽,曾受若 辈资助。” (吴宓和林语堂友谊未泯,仍有往来—— 笔者)
1920年4月6日
我侪学问未成,而中国已亡不及待。又我侪以文学为专治之业,尚 未 升堂入室,而中国流毒已遍布。“白话文学”也,“写实主义”也,“易 卜生” 也,“解放”也,以及种种牛鬼蛇神,怪像毕呈。粪秽疮痂,视 为美味,易牙伎俩,更可所施?每一念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然也 无裨,只当强自摄敛心神,按日读书,异时相机奋力行事,一切听 之天命可耳。
1920年4月19日
今之倡“新文学”者,岂其有眼无珠,不能确察即视,乃取西洋之 疮痂狗粪,以进于中国人。且曰,此山珍海错,汝若不甘之,是汝无 舌,乌呼,安得利剑,斩此妖魔,以拨云以见天日耶!
1920年10月25日至27日
26日晚,接阅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寄来所出《教育丛刊》等件,粗鄙 卑陋,见之气尽。而白话文字,英文圈点。学生之所陈说,无非杜威之 唾余,胡适之反响,且肆行谩骂,一片愤戾恣睢之气。呜呼,今国中教 育界情形,以至于此,茫茫前途,我忧何极。明年宓归去之遭遇,此时 已可想见。……回国以后,只有尽我之时之力,竭诚猛做。以虎穴之身, 为补牢之左计,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以求内心之稍安而已。(以上引 文,大多有点、圈等符号以加重语气 — 笔者)
‘有了这些摘录,连系上前面所述斗争的背景,哈佛的一些学子们捍卫旧文学的精气神不必说什么了。胡适是1917年6月回国9月从 溪老家到北京受聘于北大文科教授与陈独秀共事的,他们神交于1914年在日本章士钊办的《甲寅》编辑部,那篇到明年可以纪念一下入国一百年的都德小说《最后一课》就是胡适译成汉语在《甲寅》发表的,从此胡适与陈独秀就开始鱼雁往来。《最后一课》一直是作为抗日爱国教材至今读来仍使人激动。他的“改良”而又“刍议”之文,够谨慎的了,但是从国内再回馈美国,就成了吴宓们的靶子还连累了个林语堂,当然最恨,恨不得“安得利剑”以对陈独秀,这是明摆着的,胜与不胜,由读者考虑罢。
1921年前后,吴宓、梅光迪等先后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就教英语或英国文学,并实现“掏钱自办一报”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然而1922年创刊的《学衡》,实际上已经不可能由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在保卫国粹以与陈独秀们一争胜负了。五四运动后的1922年“乱党”时代已过,陈腐的封建主义思想及其孑遗只得依靠军阀们的枪杆子维持的北洋军政府赖活着。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浪日复高涨,加上初见端倪的世界两个阵营的形势下,有特别政治嗅觉的老军阀则老牌帝国主义支持和新俄援助通吃,刚成立一年就被新俄共产国际的两条援华路线 —— “联吴(佩孚)疏孙(中山)”和“联孙疏吴”的路线弄得南(陈)北(李)膈膜,很难独立思考建党的政策和策略。此事这里可提示读者读一读收入“文存”中的《民主党和共产党》一文,便可在南陈北李建党思想和新俄共产国际之间的理论区别和政策走向。
《学衡》被鲁迅一“估”,吴宓们退回大学成为教授,维持文人清高而又风雅的高收入生活,直到1949年。当年叱咤风云的陈独秀呢?悲剧在于中共和他的领袖已完全丧失了发言权。
5,1917年2月克伦斯基革命产生了个资产阶级政府,列宁联合国内外志士仁人和反对派向克伦斯基展开阶级斗争。4月陈独秀写了《俄罗斯革命与我国国民之觉悟》,在“文存”中此文紧挨在《文学革命论》之后,因此特别吸引眼球。此文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刊出《文学革命论》是《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就是说,此文与陈独秀祭出42公分大炮轰旧文学堡垒仅隔了一个月。却不被重视,究其原因,除了禁令外,就是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但李文发表在十月革命之后(按俄旧历计算,大钊文写在十月革命后第10天并曾在中央(今中山)公园作过演讲。为此,我们可以下这么个结论,大钊先生的文章是歌颂、是普及于民的宣传,独秀文章是预测。把这个预测准确昭告国人,是“乱党”时期走向“共产党”时期,开创政党政治竞争的一个重要见证。关于列宁的革命,陈独秀提出“我国民之觉悟”关键理论。我们现在举出文中最重要的两条,“吾国第一所应觉悟者,欧洲战争,无意识者恒少,故战后不改革进步亦恒少。此次大战争,乃旷古所未有;战后政治学术,一切制度之改革与进步,亦将为旷古所罕闻。吾料欧洲之历史,大战之后必全然改观。”这也就是被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列宁就是利用这个国际环境,展开了殿巴黎公社后首次无产阶级革命宏图。“吾国民之所觉悟者”在文中列为第二条的是:“俄罗斯之革命,非徒革俄国皇室之命,乃以革世界君主主义侵略主义之命也。吾祝其成功。”关于这一条,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中写得非常准确、明白易懂:“法兰西之革命是十八世纪末期之革命,是立于国家主义上之革命,——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陈独秀的贡献就是准确的预测,因为他是在克伦斯基推翻沙皇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政府开始就指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可不是仅只为“革俄国皇室的命”。彼得堡攻打冬宫,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成立的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陈独秀的“吾料”要“革世界君主主义侵略主义之命”,真是神了。由于中国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列宁成功了。但是列宁也预料到了,这成功将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理论发难。也是在1915年,他还发表了《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选集》第2卷第683-7),首次提出与马克思社会革命学说相左的理论,即:“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
一,《独秀文
二,一网打尽中国托派
三,陈独秀悲剧的联共(布)因素和中共因素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瞿秋白是传播十月革命炮声的先驱
四,隐了九十八年的《青年》杂志广告是一篇佚文
五,和平建设时代如何看待九十六年前
那场“新旧思潮之激战”
六,《青年》为何改为《新青年》
七,奇怪而又惊人的急转弯
八,陈独秀、胡适和亚东图书馆
九,文存原则 横空出世
十,中国托洛茨基派终极之目的
十一,1924年中国出了个政治领袖
十二,出研究室入监狱
十三,出监狱入研究室
十四,孤孤单单地……走了……

一,《独秀文存》是陈独秀“乱党”时期的书
《独秀文存》是一部五四运动后最早出版的民国之后猛烈抨
《独秀文存》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到193
《独秀文存》中收录文章起自1915年9月发表在《青年
《独秀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按照“文存”出版的亚
1,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和他的一批政客和文武精英流亡
2,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幕后,几乎全是辛亥当年以及革
3,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军政府当时作为国际公认的“中
4,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文学思潮从近代向现代进展
胡适的文学改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拖出四十二生的大炮
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侧面,就是那些追求新文学的知识
无论是胡适的“八事”或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和三个建设”
袁世凯称帝失败和张勋复辟在即的时空条件下,是过了气的
一是林琴南万万没有想到当时支撑北洋军政府的黎元洪总统
生于1852年林琴南比蔡元培大16岁,比陈独秀大27
这干小子目无纲纪,让林琴南迎战时,竟然设计了一套化名
北京的这场斗争怪异地结束。然而留学国外的那些文科学生
1920年3月28日
幼涵来书,慨伤国中现况,劝宓等早归,掏钱自办一报,以
“清华学校,近以学生妄起风潮”的忧患之言,不录—— 笔者)
“此间 同学诸人,唯林玉堂一人,为胡适、陈独秀之党羽,曾受若
1920年4月6日
我侪学问未成,而中国已亡不及待。又我侪以文学为专治之
1920年4月19日
今之倡“新文学”者,岂其有眼无珠,不能确察即视,乃取
1920年10月25日至27日
26日晚,接阅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寄来所出《教育丛刊》等
‘有了这些摘录,连系上前面所述斗争的背景,哈佛的一些
1921年前后,吴宓、梅光迪等先后回国,在南京东南大
《学衡》被鲁迅一“估”,吴宓们退回大学成为教授,维持
5,1917年2月克伦斯基革命产生了个资产阶级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