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刘国俊 新疆辛亥革命概述(一)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新疆先后爆发的迪化、伊犁以及喀什起义,是这场革命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旧官僚杨增新手中。杨增新担任新疆都督,对于结束革命后新疆的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国防有重大意义。同时,革命对于他形成 “无为而治”的治新思想也有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新疆 杨增新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洪流中,新疆虽然地处偏远,闭塞落后,但也未能置身事外,先后爆发的迪化、伊犁和喀什起义,成为这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为推翻帝制以及“共和”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辛亥新疆迪化起义与伊犁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宣布“独立”。接着,全国纷纷响应,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于是,当时的陕甘总督长庚、伊犁将军志锐以及新疆巡抚袁大化等进行密谋,打算裹挟宣统皇帝西迁,然后再以蒙古、甘肃、新疆为基地,徐图再举。[①]因此,湖北军政府很快致电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要他们迅速响应武昌起义,以破坏清廷西迁,偏安西北的阴谋。[②]
  伊犁位于新疆西部,一直是天山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08年,杨缵绪奉命率湖北新军600多人调防伊犁,而冯特民、冯大树、李辅黄等革命党人就是在此时来到伊犁的。[③]他们达到伊犁以后,立即成立了革命组织机关——伊犁同盟会,还创办了革命机关报《伊犁白话报》,用汉、满、蒙、维四种文字向各族群众宣传革命。[④]伊犁同盟会是新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党人还广泛联络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伊犁知府贺家栋、维族富商玉山巴依等人以及当地哥老会都同情革命。1911年,清政府以志锐为伊犁将军。武昌起义爆发后,志锐下令查封了《伊犁白话报》并强令新军解散,导致广大官兵饥寒交迫,极为愤懑,革命情绪不断高涨。[⑤]
  按照冯特民等人的布置,革命党人准备先在迪化发动起义。当时,新疆巡抚袁大化大力向内地招徕人才,以加强迪化新军。于是,同盟会员、湖南人刘先俊应召来到迪化。在此前后,他以各种关系联络和发展了一批革命党人,并与伊犁革命党人取得了联系。陕西“独立”后,刘刘先俊开始秘密联络社会各界,准备起事。刘先俊原本计划在12月29日起事,但由于消息泄露,革命党人陈守堂、唐晓云等被捕杀害。刘先俊不得已决定提前起义。28日晚10时,刘先俊率领新军中的哥老会员100多人起事,先后攻击了巡抚衙署、炮营、警察一区以及城守协营等目标,但由于仓促起事,组织不利,很快失利。袁氏很快组织清军反击,将起义镇压下去。最后,刘先俊等人被俘并遭到处决,另有200多人被遣散。[⑥]迪化起义宣告失败。
  迪化起义失败后,冯特民决定改变既定方针,“先取伊犁,再图全疆”。于是,革命党人很快成立了以冯特民为总干事,李辅黄为总指挥的起义领导机关。[⑦]由于伊犁起义的准备时间比较充分,而且由于革命党人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革命得到了当地穆斯林群众的积极响应。[⑧] 1912年1月7日,由汉、回、维吾尔等各族军民组成的暴动队伍兵分五路,分别攻击将军署、副都统署、东门以及南、北军械库等目标。志锐调集满蒙军队进行抵抗。很快,民军攻下了除北库外的所有目标。为了减少伤亡,杨缵绪请原伊犁将军广福出面进行斡旋。于是,在广福的调停下,守将蒙库泰率部放下武器,交出了北库。[⑨]志锐被俘,后被押往鼓楼处决。民军占领了整个惠远城。翌日,伊犁成立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由杨缵绪担任会长。12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新伊大都督府”正式宣告成立,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冯特民担任外交部长兼民政部长,贺家栋任参谋部兼财政部长等。广福则被推举为都督,以便借用他的威望维护地方稳定,与袁大化进行周旋。新政府的实权掌握在贺家栋和冯特民手里。至此,新疆的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
  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后,广福立即致电袁大化,要其赞助“共和”,遭到拒绝。1月21日,杨缵绪任命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率民军2000余人东征,新伊战争爆发。双方主力在精河一带激战,清军大败。袁氏通过长庚策动民军营长钱广汉、蔡乐善等人叛变,导致民军溃败。2月,杨缵绪亲赴精河前线督战,民军再度反败为胜。[⑩]不久,南北议和达成,清帝宣布“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于是,2月4日与16日,广福两次致电袁大化与长庚等人,要他们遵从清帝诏书,从速停战。[11]3月19日,在袁世凯一再催促下,袁大化被迫通电表示承认“共和”,并将巡抚改为“都督”。 22日,袁大化正式回电广福,表示愿意停战和谈。[12]新伊战争结束。
  二、戕官运动以及杨增新上台
  新伊“停战”以后,双方就和谈的具体问题展开了交涉,最后确定以塔城为谈判地点。[13]同时,双方达成协议,确定省方谈判代表为张绍伯、杨增新、周得金以及朱瑞墀四人,而伊方为贺家栋、冯大树与李辅黄三人,[14]其中张绍伯与贺家栋分别为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5月10日,伊犁谈判代表抵达塔城。而这时南疆的戕官风潮却愈演愈烈,搞的省方焦头烂额,于是,谈判不得已被推迟了。
  南疆的戕官事件是由哥老会发动的,是辛亥革命的余波。哥老会原为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宗旨,长期活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19世纪70年代,哥老会组织随着左宗棠的西征军流入新疆。到清末,哥老会在新疆已是遍地开花。由于哥老会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往往将其视为重要团结对象和依靠力量。新疆辛亥革命的发生乃至发展,都是与哥老会的巨大作用分不开的。
  迪化起义失败后,袁大化将新军中的哥老会员赶出了迪化。他们中的一部分被发往南疆巡防营效力,戴“罪”立功,[15]从而促进了哥老会组织在南疆的发展。伊犁起义爆发后,袁氏以南疆为基地继续与民军对抗。“南疆一带,为全省富庶之区,饷源所出,关系重要。”[16]如果革命党人在南疆起事,等于断了袁大化的财源,将会彻底动摇他在新疆的统治基础。于是,1912年春,贺家栋开始派人到南疆各地联络哥老会,准备起事。在这种情况下,4、5月间,哥老会先后在阿克苏、焉耆、轮台、库车、巴楚、喀什等地起事,斩杀了多位清朝高官,夺取了当地政权,[17]其中以戕杀袁鸿佑的影响最大。
  喀什道尹袁鸿佑思想保守,反对革命。新伊战争期间,他替袁大化筹集粮饷,镇压革命。宣统退位后,袁鸿佑仍保留清朝年号、服饰仪规不变。阿克苏戕官案发以后,南北疆交通中断,以至于迪化“协饷断绝,百物昂贵”,[18]很快陷入了危机。而贺家栋又策动喀什哥老会另立袁鸿佑为都督,与袁大化分道扬镳。袁大化害怕南疆“脱离”新疆,便于4月25日上书北京政府提出辞职,并愿将都督一职让与袁鸿佑。为防止迪化、喀什反动势力重新合流,革命党人决定除掉袁鸿佑。5月7日,喀什哥老会首领边永福、魏得喜等人率众冲入道署,杀死了袁鸿佑夫妇及其部属多人,控制了喀什,并推举知府王炳堃为道尹,[19]是为喀什噶尔起义。
  袁鸿佑的被杀为杨增新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杨增新,云南蒙自人。1907年,他来到新疆,先后担任阿克苏道尹、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陆军学堂总办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以镇压革命为名,招募迪化附近的回民当兵,组成回队五营,称为“新军”。[20]然新伊战争爆发后,袁氏让他带兵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