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民初革命黨為何與袁世凱聯手打壓昔日盟友?

核心提示:袁世凱發出嚴禁秘密結社的通令後,幫會問題變得日益敏感,而昔日的盟友——革命黨人卻對他們的處境坐視不聞,甚至共同參與打壓。
點擊進入下一頁
本文摘自:《退潮的革命》,作者:金滿樓,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應桂馨又名應夔丞,1864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縣。其父應文生原是個石匠,後隨寧波老鄉闖蕩上海灘,開了家石器作坊,後來又做包工頭,最終通過投靠官府炒地皮而大發橫財,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富翁。由於家境很好,應桂馨年輕時受過不錯的教育,據說他曾中過秀才,學過英文,一度還當過教師。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應桂馨或許會走上讀書做官的道路,但幸又不幸的是,他遇上了科舉制被廢除的年代,而他本人又天性不安分,等來到上海灘後,應桂馨很快與社會上的三教九流打成一片,並有幸結識了上海青幫大頭目范高頭。正是在後者的提攜下,應桂馨拜在了另一位幫會大佬李徵五的門下,成為青幫“大”字輩中的一員。
    青幫原是由京杭大運河上的水手及長江下游的鹽梟、兵痞所組成的砟 彤$�呇h年的歷史。其內部組織嚴密,幫內成員向來以師徒相承,當時的“二十字”輩分(即“清凈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禮”)到清末時已經用完,於是又添了四個字,即“大通悟覺”,應桂馨當時屬於“大”字輩,在青幫中的輩分已經很高。
    范高頭原是個撐船的苦力,後事業有成,升級當了鹽梟。也不知道是打架打的,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他腦門上長了一個肉瘤,遠看上去像是頭上多長了一個小腦袋,所以得了個綽號叫“范高頭”,他的真名反而不為人知。作為清末上海最出名的幫會大頭領,范高頭長得人高馬大,平時愛打抱不平,喜歡幫人打架。有一次,一艘洋輪在黃浦江中將一艘中國駁船撞翻,出事後洋輪竟然置之不理,揚長而去。范高頭見後立即帶領眾多中國船圍上去,並迫使洋人賠錢道歉。此事傳開後,范高頭一戰成名,並逐漸成為上海幫會中鼎鼎大名的大佬級人物。據說最風光的時候,他手下有幾千人,一時名震上海灘。
    范高頭在上海開了一家祥園煙館,正是在這裡,應桂馨與范高頭搭上關係。由於應桂馨是祥園煙館的主顧,花錢大手大腳,這自然引起了范高頭的注意。一來二往,范高頭“慧眼識英雄”,應桂馨被收入門下,成為他手下的得力助手。不過好運不長的是,范高頭後來野心膨脹,不自量力,竟然率幫眾在江蘇海門與官軍公然開戰,結果遊擊隊畢竟打不過正規軍,大敗之後,范高頭反被官府通緝追拿而喪命于江湖。
    樹倒猢猻散,大難鳥各飛。范高頭一死,手下黨羽四處奔逃,應桂馨也不得不暫時離開上海避風頭。好在應桂馨家裏有錢,肚裏又有點文化,後來他花錢捐了個候補知縣,並投到江蘇督練公所總辦袁樹勳的門下。經過多年的社會歷練,應桂馨辦事麻利,長惜 彤$�|幾句洋文,因而很受上司的賞識。不久,袁樹勳破格委任他為江蘇官辦印刷局坐辦,並批給五千兩官銀作為開辦費。按說,應桂馨該抓住機會好好表現一番,但這個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上任後不是認真辦差,而是大肆揮霍,不務正業,結果銀子花完,事沒辦成一件。因為怕被上司追究,應桂馨最後乾脆一走了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