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誰是新中國──中國現代史辨-題解

辛 灝 年  著──誰是新中國──中國現代史辨
導 論    革命與復辟
引 言
第一章 革命與復辟
  一 革命與民主革命
  二 復辟與專制復辟
  三 民主革命與專制復辟的反復較量
  四 民主革命的歷史範疇
第二章 革命名義下的復辟
  一 傳統農民革命是“建立新王朝、復辟舊制度”的造反
  二 世界共產革命是在革命名義之下重建專制制度的復辟
     ——論馬克思主義是鼓吹專制復辟的哲學
導論注釋

上 卷   辛亥革命、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
第一章 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發端
  一 清王朝的改革開放運動
  二 革命派的勝利、改良派的失敗和清王朝的覆亡
  三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發端的歷史意義
 兼論 近現代專制改良無不以“預防革命為始、誘發革命為終”
第二章 中國民主革命迎來了革命與復辟的反復較量
  一 中國人民戰勝專制復辟的特別艱難性與複雜性
  二 中國人民堅決反擊袁世凱、張勳公然復辟以“護國” 
  三 中國人民堅持反對北洋軍閥假共和真復辟以“護法” 
  四 中國人民反復辟的思想文化革命 —— 新文化運動
  五 中國國民黨堅持護國、護法、反復辟的艱辛歷程
 兼論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革命誘發沒有因果關係
第三章 中國民主革命被誘逼為共產革命的巨大危險
  一 中國共產革命的外在誘因
     —— 惡鄰沙俄與陰謀推行“東方路線”的蘇俄
  二 中國共產革命的內在誘因
  三 孫中山“聯俄容共”做法的由來和性質,原則和失誤
     —— 兼述孫中山對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共產革命的批判及否定
  四 國民黨親俄派(左派) 的幼稚病、權力病及其巨大危害
 兼論 何謂“國共合作”?何為“新”三民主義?
第四章 蔣介石保衛民主革命、推進祖國統一的歷史功勳
  一 建成革命軍事力量以“底定廣東”、準備北伐
  二 利用中山艦事件以反擊蘇俄僭權、中共篡權
  三 提出整理黨務案、通過刻期北伐案以堅持民主革命方向
  四 決心清党和重建南京政權以將北伐進行到底
     —— 兼析政治謊言“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五 領導北伐成功、贏得護國護法勝利 —— 統一新中國
 兼論 蔣介石背叛了誰家的革命?
第五章 革命與復辟的繼續較量和民主革命的勝利發展
  一 蕩平新舊軍閥叛亂是“護法”運動的繼續
  二 圍剿中共武裝叛國為繼續“護國”所必須
  三 國民黨“一黨訓政”是走向憲政的應有歷程
  四 中華民國於外患內憂下的民主建國成就 (1927—1937)
 兼論 孫後領導和推進中國民主革命的新權威 —— 蔣介石
第六章 中華民國的偉大衛國戰爭
  一 惡鄰日本對中國和中國民主革命的長期侵略和破壞
  二 國民黨蔣介石領導抗日的艱難使命
  三 蔣介石決以“和戰並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四 蔣介石決以“攘外必先安內”的被迫性與正確性
  五 蔣介石“持久戰”思想的行成、決策與貫徹
  六 國民黨堅持英勇抗戰是血寫的史實而非墨寫的謊言
     —— 兼述除中共以外原各派軍事力量的共同浴血抗戰
  七 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和艱苦抗戰時期的民主建國成就
 兼論 民族英雄 —— 蔣介石與陰謀武裝政變 —— 西安事變
第七章 中國民主進程的巨大逆轉
  一 民主進取和專制反撲的一場殘酷較量
  二 國民黨政權在內戰中失敗的原因
  三 國民政府、國民黨和蔣介石的重大歷史錯失
  四 國民黨腐敗的由來、性質和國民黨非因腐敗而失敗
 兼論 20─40年代中國民主派知識份子的弱點,錯失和教訓
第八章 中國的民主過渡首先在臺灣走向成功
  一 中華民國臺北政權 —— 堅守了中華民國的國統與法統
  二 威權總統恢復訓政 —— 保衛了臺灣政治穩定與和平發展
  三 民生主義追求實現 —— 推進了臺灣全面民主化進程
 兼論 “護國、護法”的歷史重任
結 論  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 —— 兼述國民黨的哀與榮
上卷總注釋

下 卷    共產革命、農民造反與中國共產黨
第一章 中共“參加”、破壞和背叛中國民主革命
  一 蘇俄指使中共“參加”國民黨和國民革命
  二 蘇俄指使中共分裂國民黨的三大陰謀戰略
  三 蘇俄指使中共竊奪國民黨領導權的四大陰謀舉措
  四 蘇俄指使中共反對、利用、破壞北伐,背叛國民革命
 兼問 誰是反動派?
第二章 中共叛亂叛國並蛻變為一個農民造反党
  一 蘇俄命令中共從武裝叛亂走向武裝叛國
     —— 兼述中東路事件和蘇聯對我國的大規模武裝侵略
  二 中共認宗蘇俄、分裂祖國和製造“兩個中國” 
     —— 兼述中共武裝保衛蘇聯的決策和中共蘇維埃國的性質
  三 中共蛻變為一個農民造反党
  四 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造反的共同特徵及主要區別
 兼問 是誰“裏通外國”?
第三章 中共假言抗日以圖存、藉口抗日以擴張(上)
  一 中共北上抗日是假,失敗逃亡是真
  二 中共乘國難以圖存的口號與陰謀 ——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三 中共乘國難以擴張的口號與陰謀 ——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四 毛澤東對王明真統戰抗日路線的抵制、批判和鬥爭
第四章 中共假言抗日以圖存、藉口抗日以擴張(下)
  一 中共對外保證“擁蔣抗日”對內決策“日蔣火拼” 
     —— 兼述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真相
  二 中共“獨立自主原則”下的“三個堅持”陰謀
  三 中共持續分裂和破壞抗戰陣營的理論、謀略和行徑
  四 中共堅持擴張、內鬥、種鴉片和通敵賣國的持久戰
 兼問 是誰“摘了桃子”?
第五章 中共在革命的名義下發動內戰打江山
  一 中共借搶奪受降權而發動內戰
  二 中共在蘇軍的陰謀配合下迅速搶佔東北
  三 中共蓄意阻撓與破壞戰後中國民主憲政的進程
  四 中共打贏內戰的五個關鍵手段
 兼問 “勝利者都是正確的”嗎?
第六章 中共全方位復辟專制制度
  一 中共專制復辟政權在形式上的複雜化和性質上的極權化
  二 中共為復辟專制制度而施行教政合一、強化專制統治
  三 中共為實行專制復辟而建立嚴密的權力結構
  四 中共為強化專制統治而重建嚴酷的等級制度
  五 中共為維護專制統治而厲行殘酷的鎮壓手段
  六 中共全方位專制統治下的用人制度即組織路線
  七 中共全方位專制統治下的經濟制度即權力經濟
  八 中共殘酷的少數民族政策與未來國家分裂的危險及責任
  九 文革 —— 十七年專制復辟統治的大曝光 和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 —— 毛澤東時代
 兼問 “左”禍還是“俄”禍?
第七章 中國大陸晚清政局的全面重現與極端發展
  一 中共十年改革的動因與理論、步驟與內容、成效與困境
  二 中共十年改革的範圍、禁區、死區、後果及專制改良本質
  三 當代中國大陸的雙重思想解放運動與八九民主運動的爆發
     —— 兼述八九民運發展和變化的四階段
  四 清政府改革、鄧小平改良與偉大民主變革的前夜
  兼論 專制改良、民主改良和革命與改良的應有關係
結 論  中國共產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總 結  中國民主進程的四階段和革命與復辟的三大較量
下卷總注釋
後 記
主要文獻和參考書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一九九四年三月,本書作者懷揣著一個明確但是危險的答案,一個歷經十數年不為人所知的痛苦研究才獲得的重大成果,和數十萬字已經整理好的研究資料,離開了故土,告別了親友,來到了異國他鄉,為的是要在一塊自由的土地上,來完成他的著述,來回答歷史的種種詰難,來證明 —— 誰,才是真正的 —— 新中國。

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革命的主要區別

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革命的主要區別
  中共農民造反雖然在其手段和特徵上與中國傳統農民造反共相一致,但中共畢竟是一個披著現代政黨外衣的農民造反党,是借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歐洲共產革命的旗號,在蘇俄直接命令和指揮下,反對中國民主革命、推行共產專制復辟的現代政治集團。因此,它也必然會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與傳統農民革命造反有所區別。這些重大區別概括起來便是:
  一、中共農民造反思想的“現代化與科學化”。中國共產黨借用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接過了一整套“暴力革命、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才將中國傳統農民的革命思想“科學化和現代化”了。由是,才既能以共產革命的名義迷惑人民,又能以共產革命的名義統治人民,更能以共產革命的名義鎮壓人民。
  二、中共農民造反更富有欺騙性、嚴密性和殘酷性。中共因具有一個現代政黨的外在形式,尤其是在蘇俄親自扶植、陰謀教唆和直接指揮下,又被賦予了狂熱的共產宗教情緒和頑強的政治集團意識,這就使它較之歷史上的農民革命,和中國農村社會中的一般農民會黨,更具有信仰的瘋狂性、組織的嚴密性和紀律的殘酷性。這就使它增強了戰鬥力,擴大了欺騙性,從而為它的成功和成功後的鞏固權力造成了有利的條件。
  三、中共農民造反具有賣國和叛國的特質。由於中共長期以來是一個在外國顛覆勢力蓄意扶植和直接指揮下的叛亂叛國集團,這就使它與中國歷代農民革命造反形成了一個重大的區別。因為農民英雄們大都是鄉土主義者與愛國主義者,不會甘心做外人之奴才,不會承認“農民階級沒有祖國”,更沒有當這個“外國”已經在侵略自己的祖國時,卻要武裝起來去保衛這個“外國”。朱元璋無疑是反元的民族英雄。李自成亡明後寧肯自己敗亡而決不與滿清聯手,更不會受滿清指揮。洪秀全雖借助改造西方的宗教而建立了“拜上帝會”,倡天下大同以造反,卻從沒有服從過任何一家外國勢力的命令和指使,更沒有成為歐洲天主教廷的“一個支部”。明末清初的會黨亦從未勾結過任何一家外國勢力以“反清複明”。義和團起義的口號則是“扶清滅洋”。即便是在現代,孫中山之爭取俄援,亦純粹是為了推動中國的國民革命,反對本國的專制復辟,前提更是說得明明白白,“絕不同意移植共產制度於中國”。因此,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亦唯有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這一場農民造反,才是一場為打天下而心甘情願地賣國和叛國的“革命”。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內,它對於蘇俄種種指令的鞠躬盡瘁,以及它在蘇俄的命令和指揮下,為了忠於蘇俄而出賣祖國的一整套理論、口號、行為和實績,實在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上的造反者們所沒有,亦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所有的叛國者們望洋而興歎。
  四、中共農民造反是“反民主進步而非反專制統治”。中國歷代農民造反革命,雖然其結果都是專制制度的復辟,但是,其起因,則均為反抗剝削、壓迫以及反對封建專制統治本身。因此,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革命,才具有被同情、甚至被讚揚的一面。但是,中國共產黨在現代中國由專制向民主的艱難過渡進程中,所發動的這一場現代農民造反,一是蘇俄蓄意顛覆民主中國、再造專制中國的一個惡果,並非中國農民自發的革命;二是它所造反的對象,非但不是歷史上的專制王朝、專制統治和專制制度,卻是那個在外患內憂之下,正艱難地推進著民主進步的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因此,就世界的專制逆流而論,中共乃是國際共產專制復辟勢力的一個部分;就國內的民主進步而言,中共的“革命”則是對中國民主過渡進程的反撲與破壞。因而,它才非但不是一個前進的革命,而是一個倒退的“革命”;非但不是一個反對專制統治的造反,而是一個反對新生民主政權和嶄新共和制度的造反。這便是它與中國歷代農民革命的一個最重大和最主要的區別。
  綜上所述,一九二七年以後的中國共產黨,雖仍為蘇俄所支持、所指揮,亦仍然打著共產革命的旗號,標榜為“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但是,在本質上,它已經完全蛻變成了一個在境外顛覆勢力長期指使下,以共產革命為名義,以現代政黨為形式,以傳統農民革命方式為手段,以封建會黨為本質的農民造反党。

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革命的共同特徵

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革命的共同特徵
  一、都擁有一個代表著傳統農民最高理想的烏托邦口號。這個口號,就中國傳統農民革命而言,便是以“均貧賤、等富貴”為革命目標;就中共農民造反而論,就是以“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為造反理想,亦即被工農化和普及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華和共產主義理想精華。”
  二、與中國歷代農民革命一樣,不是農民造反英雄結合農村小知識份子以造反,就是農村小知識份子結合農民造反英雄以革命。由是,毛澤東不論在本質上,還是在表現上,都是洪秀全第二。只不過毛澤東從馬氏借來的造反理論要比洪氏借來的更現代,更“科學”,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所以他成功的版圖才比洪氏更大,統治的時間亦比洪氏更久,在全面歸複和發展中國的專制制度上,比洪氏來得更為徹底、更為殘酷和更加富有“創造性”。
  三、同具有殘酷內訌的一致性。中國歷史上所有的農民革命,無有不殘酷內訌者,亦無有不內訌到底者。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家農民起義成功者,其在成功後為維護一姓江山而濫殺功臣的行為,其本質仍為“殘酷內訌”。中共自江西農村造反起即發展起來的殘酷內鬥和互相殺戮,61 到毛澤東和張國燾於亡命途中的自相分裂和相互謀奪;從王明為奪取黨中最高權力而殘酷推行兩條路線鬥爭,到毛澤東為維護農村派小知識份子的絕對領導而發動的恐怖延安整風;從揪出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和彭德懷、黃石誠反黨集團,到毛澤東發動文革,揪出和打倒劉少奇、鄧小平等無數反黨集團,直至林彪反黨集團和毛婦江清四人幫反黨集團的次第被打倒;應該說,不論是在奪取政權前,還是在奪取政權後,其殘酷內訌的屢興屢起和愈演愈烈,甚至永無休止,只能說是“前無古人和後無來者”。尤為特出的是,中共的殘酷內訌,不僅迫害了無數的黨人,而且次次殃及池魚,將無數無辜的百姓牽連其中,直至造成“冤獄遍中華”和“屠戮遍國中”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局面。更以造成八千萬無辜者“橫死”的“實績”,證明了中共農民造反及其政權,較之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家農民造反及其政權,在其內訌的殘酷性上,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四、都具有“嗜殺”的特徵。由於傳統農民革命皆具有嗜殺的特徵,再加上靠嗜殺成功的蘇俄,又直接命令並派人指揮中共執行燒殺政策,從此,在革命的名義下嗜殺,既成為中國共產黨為奪取政權而實行的主要手段,又成為它在奪取政權後為鞏固政權 —— 美其名曰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或曰人民民主專政所採用的殘暴統治方式。一九二七年底中共在蘇俄直接指揮下的廣州武裝叛亂,就已經嗜殺無度;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四年間中共的武裝叛亂和武裝叛國,更已使嗜殺成為革命的代名詞。毛澤東曾下令殺死地主的全家,連幾歲的小孩亦不許免;周恩來則親自帶人、並親手殺害顧順章一家老小九口人,以滅其族。在江西蘇區及其它蘇區,嗜殺既成為中共發動土地革命、建立鄉村蘇維埃政權的主要手段,又成為中共製造內訌、清除異己的重要行徑。62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二日,蔣介石在向國民會議遞交的“剿滅赤匪報告”中即稱:——受赤匪荼毒最烈而最慘者——厥惟江西和湖南……江西人民被匪殘殺者約十八萬六千人,難民之陣亡者,約二百十萬人;各縣被匪焚毀之民房,約十萬餘棟;財產之損失約六萬五千萬圓。悖米之損失約三千九百萬擔……湖南匪禍蔓延……計被匪殘殺者約七萬二千人,房屋被毀者約十二萬餘棟,財產之損失約三萬萬餘圓……凡赤匪蹂躪地區……凡是過去在村莊上有體面的乃至地主或是做過保甲長的人,皆連同親屬被殺害,到處可以看見一個坑裏埋著十人,甚至百人。在死的恐怖面前,人民除了聽從,還有什麼辦法?”
  大陸中共黨史專家文聿先生所著的《中國左禍》一書亦寫道:——一座座村莊,燒成廢墟,百里無雞鳴。一片片焦土,啼號不絕,蒼生痛哭深。一群群百姓,無家可歸,骨肉流離散。燒,燒,燒……殺,殺,殺……湖北漢川地區農民暴動的指導者,甚至要燒去整個城市,湖北許多整個兒的村莊被燒盡。江蘇省的‘暴動須知’也說:‘必須挨家挨戶告以暴動的口號……不來者以反革命紀律制裁……’中共湖南特委還在‘使小資產階級變為無產階級後強迫他們革命’的精神影響下,提出‘焦土政策’,實行‘燒殺政策’,為了企圖讓敵軍進入湖南後無房可住,無法立足,硬性推行焚燒湘粵大道兩側三十裏內房屋和燒毀郴州等縣城的決定……。”63 在三十年代的中共蘇區,在以清除AB團、改組派、社會民主黨、第三党和托陳取消派為由,而製造的清除異己的內訌中,每每虐殺無數而不知其止。其後,毛澤東在延安為反對王明派而發動的整風運動,其殘酷打擊,無情鬥爭,動輒處決,甚至橫刀以劈作家王實味的殘暴行為,尤令人觸目而驚心。在中國的專制歷史上唯有農民造反政權才有所謂鎮壓反革命的政策,而中國共產黨在奪取政權後的數十年間,以鎮壓反革命為名目和以大搞政治運動為手段的嗜殺,包括逼殺,只能使陳勝、吳廣、張角、黃巢、王小波、李順、朱元璋、張獻忠、李自成和洪秀全們望洋興嘆,自愧難及。
  五、全面歸複專制的思想和文化。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革命一樣,為號召革命,他們總是要以反對專制的思想文化為號召、為標榜。及至奪取政權之後,為了維護專制政權,他們又總是要在“革命”的標籤之下,全面複歸專制的思想文化觀念,藉以重建和強化專制的思想文化統治。特別是在它復辟專制的本相已經暴露之後,或是在它藉以統治的西方共產思潮已經破產之際,傳統的專制思想和文化,就更會成為他們維護專制統治的重要工具。以反孔和焚燒孔子典籍起家的洪秀全,在攻入南京之後,即在寢宮內設立孔子牌位,並依儒學而開科取士的目的,便是意在建立和鞏固他的新君主統治。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曾否定並要打倒一切傳統文化的中共,竟授意、支持到處成立孔學會、孔道會、孔研會和孔酒會,並將它們完全掌控在手,其行徑無非與歷代專制統治者一樣,不過是要維繫正在走向末路的專制復辟統治罷了(參見本卷第五、六兩章)。
  六、全面重建嚴酷的等級制度。中共農民造反與中國傳統農民造反一樣,雖然在號召造反時都要大言“平等與共產”思想,但在奪取政權之後便立即要重新劃分等級,重建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以歸複專制等級,強化專制統治(參見本卷第五章第五節)。

第四國際在亞洲迅速增長

艾倫·桑訥特
        來自第四國際英國支部的社會主義抵抗運動的艾倫•桑訥特,評論了亞洲第四國際的發展勢頭,評論從今年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近會議上的發展開始說起。
        我們高興地歡迎一個新的組織,孟加拉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CPB-ML)成為永久觀察組織,要成為第四國際的一個支部,這是第一步。這是又一例顯然已有一段時間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說明第四國際的重心已經轉向亞洲。
        第四國際在其他地方也獲得重要的成果。會議收到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拉丁美洲的組織的申請,要求更緊密的聯繫。然而,亞洲現時是第四國際日益增長的擴展區。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第四國際最大的支部在歐洲和拉丁美洲。到21世紀初,在其最大的拉美支部分裂後,歐洲已成為其主要地區。在過去的15年,第四國際發展的組織大部分在亞洲。
        在戰後的年代,第四國際在亞洲有斯里蘭卡的革命馬克思主義黨(RMP the Revolutionary Marxist Party)1950年代香港(包括被毛澤東政權摧毀後又重新集結的中國派)的小組,在越南的小組,在印度的一些弱小勢力,還有日本的支部,不過該支部在1980年代分裂。今天,無論是在規模還是社會深入程度上,亞洲都是第四國際一些最重要支部的重鎮
        引起這個發展的,是各種政治和意識形態起源的組織的聚結重組過程。包括前毛澤東主義派別以及其他的托洛茨基主義派別。促使這個過程發生的,不僅是第四國際同其他勢力接觸的決心,還有其靈活機動的方法,藉此建立一個比其他國際上托派集團更有利的國際。在一些國家我們有一些組織,比如在菲律賓或印尼,第四國際同這些國家的其他左派團體建立兄弟般的關係。
        亞洲是一個極具多樣性的大陸,沒有共同的歷史,有許多不同的殖民地經驗。沒有同拉丁美洲北美阿拉伯地區或歐洲類似的歷史。那有些地區很不穩定,社會動盪不安,也有像中國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也有阿富汗戰爭,還有大量的地緣政治衝突,包括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喀什米爾問題上的衝突以及中國對西藏的壓迫。還有朝鮮半島的對抗,菲律賓棉蘭老島和斯里蘭卡泰米爾人的民族解放鬥爭 
斯里蘭卡和菲律賓
亞洲也是具有巨大環境問題的大陸: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國的洪水,氣候變化所產生的極端氣候事件,如近期發生在菲律賓的颱風,還有毀林污染安全飲用水供應問題,以及日本福島核災難和新興經濟體的影響。
        第四國際在亞洲的勢力擴展,開始於1991年斯里蘭卡的新社會平等黨(NSSPNava Sama Samaja Pakshaya)。該黨被驅逐出目前由英國社會主義控制的工人國際委員會(CWIthe 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後,於1995年第14屆世界大會時加入了國際。這個組織具有強的社會根基,在國家政治和議會代表,乃至工會都有影響力該黨領導工會聯合會獨特的地方就是一直堅持民族立場,在困難和危險的條件下大力支持泰米爾鬥爭。自從泰米爾的民族鬥爭慘敗以來,新社會平等黨(NSSP)繼續為保護被囚禁者和失蹤者而鬥爭。
        21世紀初又有兩個重要的組織加入國際,都是來自充滿激烈衝突和壓迫的地區。
        2003年,在第四國際第15屆世界大會上,棉蘭老島革命工人RWP-M)成為第四國際的支部。棉蘭老島革命工人RWP-M)的傳統是毛澤東主義的,其實已經離開毛澤東主義很遠了,現在變成生態社會主義組織。在高地部落的土著和農村貧困人民中,該黨擁有群眾基礎。在生態方面享有信譽,為各地爭取糧食主權。糧食主權就是當地社區為自己而不是為跨國公司的利益,決定種植農作物的權利。在參與政府的“和平進程”時,該黨捲入保護社區的武裝衝突中。
巴基斯坦和印尼
        巴基斯坦工黨同新社會平等黨(NSSP)一樣,曾被開除出工人國際委員會(CWI2005,該黨成為第四國際常駐觀察組織。這個組織有7000人,成員乃廣大農民以及工人階級。該黨反對穆沙拉夫軍事獨裁統治。雖然其大多數領導人,包括女性領導人,都被監禁,但他們頑強抵抗,並反對美帝國主義和宗教原教旨主義。
        巴基斯坦工黨(LPP)特別強調獨立社會運動的發展支持1998年成立的全國工會聯合會和1994年成立的巴基斯坦工人聯合會幫助建立旁遮普農民運動(Anjaman Mozareen Punjab),2003年,促成22個以上的農民組織團結2003幫助設立女工求助熱線,及後建成獨立的婦女組織和青年組織,名為進步青年陣線。
        第四國際還發展了與印尼人民解放黨(PLP)的關係,該黨現在是永久觀察組織。1965蘇哈托屠殺共產黨人後,印尼左派必須完全重建,因為在大屠殺期間,有多達100萬人死亡。人民解放黨(PLP)是從人民民主黨(PRDPeople's Democratic Party)分裂出來的,後者主要由抗議蘇哈托專制政權的學生組成。在導致1998年蘇哈托下臺的運動中,人民民主黨(PRD)起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用。人民解放黨(PLP)把年青人和學生組織起來很強調女主義,支持印尼內部的民族自決鬥爭。
孟加拉
孟加拉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CPB-ML)是永久觀察組織,希望在第四國際下屆世界大會上成為支部。孟加拉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CPB-ML)的傳統是葛蘭西(Gramscian)的,比巴基斯坦工黨(LPP)或棉蘭老島革命工人RWP-M)的組織要小得多。他們農民之中有群眾基礎。他們領導兩個孿生的農民聯合會:孟加拉農民聯合會(BKFBangladesh Krishok Federation)和孟加拉農民婦女會(BKSBangladesh Kishani Sabha)目前是孟加拉最大的農民組織。
        也是關注生態的組織,旨在整合爭取農民權利婦女權利和生態權利的鬥爭。201111月和12月,他們組織了一次關於氣候變化性別和糧食主權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氣候大篷車”遊行,從北部出發,歷時兩個多星期,每天晚上在不同的村莊舉行上千人參加的集會。
        今天,第四國際在亞洲的力量包括:斯里蘭卡的新社會平等黨(NSSP),巴基斯坦工黨(LPP棉蘭老島革命工人RWP-M)。印尼工黨也是永久觀察組織。同印度的活動家也有接觸。在馬來西亞韓國和臺灣的聯結也已建立。
第四國際在亞洲的工作,一直受到第四國際阿姆斯特丹教育中心研究和發展研究所(IIRE)及其課程的強烈影響。近年來為了擴大這項工作,研究和發展研究所(IIRE)已經在馬尼拉和伊斯蘭馬巴德都建立了機構。這些教育中心,特別是馬尼拉教育中心,已成為該地區革命力量的重組中心,在亞太地區,包括在澳大利亞建立聯繫。
 艾倫•桑訥特是第四國際執行局成員,也是第四國際英國支部,社會主義抵抗運動的資深領導成員。他的新戰鬥的年代:英國汽車工人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鬥爭已於2010年出版。譯自國際觀點447期,20124(略有小刪節)

中共早期領導人——彭述之(1895年-1983年11月28日)

百科全書

彭述之
彭述之(1895年-1983年11月28日),又名張次南中國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轉角丘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著名中國托洛茨基主義者。

生平[編輯]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旋即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彭在上海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前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後轉為黨員,參與負責中共在莫斯科的支部,並代表中共出席共產國際會議。
1924年,彭回到上海,主編中共機關刊物新青年嚮導周報,兼任上海大學教授。1925年,彭在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入中央局,負責宣傳工作。1927年,彭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依然被選為中央委員,但是不久因追隨陳獨秀,與新任中共領導產生矛盾而被解職。1929年11月,彭同陳獨秀一道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1]
1931年5月,中國各托洛茨基主義小組共同組成中國共產主義同盟,彭負責這個新黨的宣傳工作。1932年10月15日,彭被上海公共租界總巡捕房逮捕,此後一直關押於南京
江寧地方法院候審室門前之陳獨秀與彭述之
抗日戰爭爆發後,彭獲釋出獄。1938年,彭被托洛茨基第四國際任命為中國支部書記。陳獨秀退隱之後,彭成為中國托派的真正領袖。1948年,彭將中國共產主義同盟改名為「中國革命共產黨」。此後彭認識到,不僅中國國民黨是其敵手,且史達林影響下的中國共產黨也是危險的對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彭流亡越南,後移居歐洲,在歐期間,彭任第四國際三大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及書記局成員。1953年,彭決定脫離第四國際,離開歐洲。1968年,彭移居日本1973年又移民美國。1983年,彭在美國逝世。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共中央開除陳獨秀、彭述之等黨籍. 黃石聲屏網. [2012-02-26].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孫文越飛宣言》,簡稱《孫越宣言》

孫文越飛宣言》,簡稱《孫越宣言》,是孫中山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越飛1923年1月16日上海見面,商談中俄兩黨合作問題後,於1923年1月26日所共同發表之宣言。主要內容包括共同努力促成中國統一,而強調共產主義蘇維埃制度不適用於中國,並同意蘇聯無意進行帝國主義侵略下讓蘇軍繼續留駐外蒙古,且不允許外蒙古以獨立國名義參與中蘇會談。
但事實上,蘇聯在當時已於外蒙古駐軍,私設關卡,侵害中蒙商民。

背景[編輯]

該宣言背景是,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失敗後被迫離開廣東,居住在上海,試圖獲得蘇聯援助,以利於中國國民黨改組及將來北伐統一工作。而蘇聯亦希望聯合中國國民黨,來促成中國革命,於是由駐華全權代表越飛到上海與孫中山會面,後發表此宣言。此發表宣言之後,在蘇聯和共產國際努力遊說下 ,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宣言共四條。首條稱,要共同努力促成中國的統一,而強調共產主義和蘇維埃制度在當時尚不適用於中國。次條,越飛重申,蘇聯準備及願意放棄沙俄時代對中國一切不平等條約,另行商議訂立新約。第三條,關於當時中東鐵路管理問題。第四條,越飛重申,蘇聯無意令外蒙古獨立於中國之外。

中文版全文[編輯]

越飛
越飛君此次在滬,曾與孫逸仙博士會談數次,關於中俄關係各重要事件,意見一致,而下列數端尤著:
  1.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可使此項共產主義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意,且以為中國最重要最迫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向孫博士保證,中國當得俄國國民最摯烈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
  2. 為明瞭此等地位起見,孫逸仙博士要求越飛君,再度切實聲明,一九二零年九月二十七日俄國對中國通牒中所列舉之原則。越飛君當即重行確認此等原則,並向孫博士切實宣稱:俄國政府準備且願意根據俄國拋棄帝制政府時代對華一切條約及強索權利之基礎,另行開始中俄交涉。上述各條約中,包括關於中東路之各項條約及協定在內。(關於此路之管理,上述通牒中第七條,曾特別敘述之。)
  3. 因承認全部中東鐵路問題,只能於適當之中俄會議始克滿意解決。故孫逸仙博士以為,目前的實際情況,宜於該路之管理上覓一相當辦法,且與越飛君同意現行鐵路管理辦法,只能由中俄兩國政府不加成見,協商暫時改組,但不得損害兩方之真實權利與特殊利益。同時,孫逸仙博士以為,此點應與張作霖將軍商洽。
  4. 越飛君向孫博士切實宣稱:(孫博士對於此層,完全滿意。)俄國現政府,決無,亦從無欲在外蒙實施帝國主義政策,或使其脫離中國之意與目的。孫博士因此以為,俄國軍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緣為中國實際利害與必要計。中國北京現政府庸弱無能,無力防止因俄兵撤退後,白俄反對赤俄之陰謀與抵抗行為之發生,而釀成一種較目下尤為嚴重之局面。
越飛君與孫逸仙博士以最親摯有之情形相別,彼將於離日本之際,重來南方,然後赴北京。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上海
(孫逸仙、越飛簽字)

孫文思想與措施

思想與措施[編輯]

孫中山手跡,「天下為公」是他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
孫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但是也有少部分見解是「兄弟(我)所獨創」(孫文語)。
開放的實業計畫

信仰[編輯]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信奉中國傳統宗教的家庭,主要信仰是佛教道教,幼名「帝象」,「帝」字乃親人為其請求「北帝」神護佑之意。後來孫中山就讀西方教會學校,十四歲時在夏威夷讀書曾接觸基督教西方傳教士,逐漸接受基督教,並且因為信仰緣故不惜放棄在檀香山學習。在香港拔萃書室開始信奉基督,並於1883年12月與陸皓東一同在美國公理會香港綱紀慎會堂受洗正式成為基督徒[參 64]。此時極為排斥中國民間信仰及其神祇如「北帝」、「關帝君神」。
以下為其早年對宗教之言論:
孫中山曾抨擊西方「用宗教來耗奪中國人的精神」[參 65],有人從其言論中提出孫中山信基督教或不信基督教的各種說法。孫中山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許多同志為基督徒[參 66]。孫中山晚年指出宗教「迷信」的弊端,民國12年的公開演講中說「就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因為「科學的知識,不服從迷信,對於一件事,須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過細去研究,研究屢次不錯,始認定為知識。」[參 67]在政治上,主張政教分離宗教自由
孫中山論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大凡人類奉拜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結合成一個民族。宗教在造成民族的力量中也很雄大,像阿拉伯和猶太兩國,已經亡了許久,但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至今還是存在。他們國家雖亡,而民族之所以能夠存在的道理,就是因為各有各的宗教。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猶太人,散在各國的極多,世界上極有名的學問家,像馬克斯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在像現在英美各國的資本勢力,也是被猶太人操縱。猶太民族的天資是很聰明的,加以宗教之信仰,故雖流離遷徙於各國,猶能維持其民族於長久。阿拉伯人所以能夠存在的道理,也是因為他們有穆罕默德的宗教。其他信仰佛教極深的民族,像印度,國家雖然亡到英國,種族還是永遠不能消滅。」
孫中山注意信仰的力量,以三民主義信仰團結革命同志。他曾說:「宗教之所以能夠感化人的道理,便是在他們有一種主義,令人信仰。普通人如果信仰了主義,便深入刻骨,便能夠為主義去死。因為這個原因,傳教的人往往為本教奮鬥,犧牲生命亦所不辭。」「我們國民黨要革命的道理,是要改革中國政治,實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我們的這種主義,比宗教的主義還要切實。因為宗教的主義,是講將來的事和在世界以外的事;我們的政治主義,是講現在的事和人類有切膚之痛的事。宗教是為將來靈魂謀幸福的,政治是為眼前肉體謀幸福的。說到將來的靈魂,自然是近於空虛;講到眼前的肉體,自然有憑有據。那麼宗教徒宣傳空虛的道理,尚可收到無量的效果;我們政黨宣傳有可憑據的道理,還怕不能成功嗎?!」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內容之一,孫中山曾論及民族主義思想以及民族和信仰的關係:「大凡人類奉拜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結合成一個民族。」「中國人黃色的原因,是由於根源黃色血統而成。祖先是什麼血統,便永遠遺傳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統的力是很大的。」
孫中山論「三民主義信仰」:
「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義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全成立。何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呢?因三民主義系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家系[編輯]

孫中山與全家人的合照,他在後排左數第五位
孫中山母親楊氏葬於香港飛鵝山百花林
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日本東京結婚
孫中山與東莞上沙村孫氏族人的合照
孫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約公元1350年)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等民族革命思想的影響,因而與東莞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廣府人南遷廣東中轉站——南雄珠璣巷遷來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禮讚公才搬遷至香山,即中山市。根據孫中山故居"孫氏家譜"所載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東莞上沙鄉居住,五世禮讚公才從上沙遷走,先輩的族譜仍以上沙作為「故鄉」。
孫中山於1912年卸任大總統後曾與東莞上沙村孫氏族人的合照。照片中,孫中山先生坐在前排正中,而參加此次會面的上沙孫族就有30多人。此照片至今仍保存在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孫氏宗祠,可供遊客觀覽。此外,還有兩副昔日香山贈送上沙的的對聯。(實物已不存)
孫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說」和「東莞說」兩種說法。「紫金說」由廣東學者羅香林1920年代提出,他認為孫中山的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紫金縣公館地區,與翠亨的孫氏不同宗。「東莞說」為孫中山故鄉的翠亨孫氏所提出,此說認為孫氏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東莞市長安鎮上沙村,主要依據為孫中山家族的族譜羅香林的「紫金說」提出之後,一直與「東莞說」針鋒相對,故而產生了關於孫中山祖居地的爭論。因部分政治需要,「紫金說」一度被當時的國民黨部分領導人所接納。但「東莞說」一直是被社會主要接受的說法,現在孫氏家族的長子嫡孫孫滿等親屬後代均亦認同。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所出版的關於孫中山的著作也一律採用「東莞說」。雖有「紫金說」與「東莞說」兩種學說的爭議,但孫中山的祖先從東莞遷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況,則是被公認的。

家族[編輯]

祖輩
兄弟姊妹
妻妾
子女
孫輩
外孫
曾孫輩
玄孫輩

紀念[編輯]

參見孫中山紀念

臺灣[編輯]

逸仙公園(國父史蹟紀念館)
第一次到臺灣:1900年孫中山先生計劃在惠州起義,本來想從香港內渡但不成功,於是折回日本,轉渡臺灣,擬由臺灣設法潛渡內地,當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十分贊同中國的革命,再加上義和團事變導致八國聯軍,中國北方已經陷於無政府的狀態。於是兒玉總督命令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與孫中山先生接洽,允諾起事之後,可以相助。孫中山先生於是一面擴充原有計畫,就地加聘軍官,一面令鄭士良即日發動,並更改原定計畫,不直逼省城,而先佔領沿海一帶,多集黨眾,等待孫中山的到來,等到有武器的支援後,然後再行攻取省城。不料惠州起義後不久,日本內閣改組,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的對華政策,與前任山縣有朋內閣大為不同,禁止臺灣總督與中國革命黨接洽 ,又禁止武器出口及日本軍官投入革命軍,於是孫中山先生的計畫乃遭到失敗。 孫中山在1900年9月25日,化名吳仲,從日本神戶搭3,450噸的客輪臺南丸來臺。同行的有清藤幸七郎、宮崎寅藏、內田良平、平岡浩太郎、平山周、尾崎行昌等人。9月28日基隆進駐臺北,與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會晤。10月8日在臺北新起町設立革命總司令部指揮所,在此策劃惠州起義。新起町在割歸日本以前稱新起街,是艋舺後起的主要街道,現為長沙街。 惠州之役失敗,孫中山先生聞訊,於11月10日仍舊化名「吳仲」,乘橫濱丸自基隆啟航返回日本,後藤新平同行。孫中山先生在臺前後停留44天,也獲得菲律賓中古武器一批,曾與楊心如、吳文秀等會面。該次會面,也為兒玉總督於同年出兵佔領廈門的遠因之一。
第二次到臺灣:民國2年(1913)討袁失敗後,8月5日孫中山先生化名汪國權,與胡漢民等隨員二人,搭信濃丸秘密來臺,由臺灣總督派員接待,住進御成町梅屋敷。梅屋敷是臺灣歷史悠久旅社,建於1896年,1900年由新竹州山中移來古梅木200株栽作梅林,先為一小屋,後增建「吾妻別館」兼作料理業。孫中山先生身著黑色洋服,由日人護衛村田 省藏隨行,進入梅屋敷,由主人大和宗吉、藤井 悟一郎及傭人村上百惠接待孫先生用餐。餐後孫先生,揮毫「同仁」、「博愛」橫幅相贈,署名「孫文」。民國35年(1946)10月10日,因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之請,保留梅屋敷成立「國父史蹟紀念館」。民國43年11月於紀念館中設立紀念亭,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親題碑文「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以為中國國民黨建黨六十年紀念。紀念館現由臺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管理。孫中山先生在臺期間,曾與翁俊明晤商但無活動。8月中旬孫中山先生仍搭信濃丸到神戶。2005年,台灣知名學者李敖曾以孫中山下榻梅屋敷的史實,質疑孫逸仙1913年的台灣之旅,有所謂嫖妓行為。該考證曾引起部分台灣榮民的嚴重抗議。一般學者則認為,該史實所稱的高砂族藝妓,應只是單純歌唱舞蹈表演的台灣原住民
第三次到臺灣:民國7年(1918)6月,孫中山先生辭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後,由廣州搭船,經過汕頭,然後搭乘天草丸由臺灣轉赴日本。7日下午4時抵基隆,胡漢民、戴季陶隨行,目的是想和臺灣同胞見面發表意見,宣傳主義,以喚起民族意識,但遭臺灣總督府阻擾,臺灣官憲只派員到船中招待,下午5時即改乘信濃丸前往神戶。

中國大陸[編輯]

在中國大陸與台灣,許多道路、公園都冠以「中山」二字以示紀念。此圖是深圳中山公園內的孫中山石雕像

評價[編輯]

著作[編輯]

書籍
論文
    • 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1912年
    • 三民主義(文言論文版),1919年
    • 八年十月十日
    • 中國問題真解決
    • 支那保全割和論
    • 中國第二步
    • 農功
    • 我的回憶
    • 自傳
    • 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
    • 中國之現狀與未來
    • 駁保皇報
    • 民報發刊詞
    • 論據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識時務者
    • 平時開口便錯
    • 對外宣言搞
    • 錢幣革命
    • 平白的話
    • 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
    •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 內政方針
    • 發揚民治說帖,1923年
其他
最早出版的孫中山集錄有胡漢民所編的《總理全集》[參 76]黃季陸所編的《總理全集》、1958年國防研究院編的《國父全書》、與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50年編的《總理全集》12冊(後正名「國父全集」並由于右任題字),後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將孫中山著作、宣言、演說、電文...等加以整理並由蔣中正題「國父全集」四字,最早於1965年國父百年誕辰出版《國父全集》三冊,後於1973年再次以前一版為基礎補充近二分之一出版《國父全集》6冊,1985年出版《國父全集》補遺,1988年秦孝儀為首組織「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現存資料、中國大陸的《孫中山全集》與公私立機關經考證為孫中山思想的資料,以1973年出版《國父全集》和1985年出版《國父全集》補遺為基礎全數整理編列為《國父全集》十二冊,並於1989年11月24日由近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參 77]而在中國大陸則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孫文研究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合編,由中華書局1981年1986年分別發行的《孫中山全集》,全十一冊。[參 78]

相關影視作品[編輯]

軼聞[編輯]

  • 馮自由《革命逸史》記載孫文喜歡下象棋,但棋藝不精:「中山畢生不嗜,讀書之餘,間與人下象棋,然習之不精,好取攻勢而懈於防守,故易為敵所乘,余與胡漢民何香凝等皆嘗勝之。外國紙牌尤非其所好,然頗精於三十年前盛行之廣東天九牌,乙巳(1905年)以前居橫濱時,每與陳四姑(名香菱)、張能之夫婦玩之。」
  • 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並且在學成績滿分,第一名畢業,由教務長康德黎博士(Dr. James Cantlie)頒發畢業證書。當時有十三位學生入學,但到畢業時僅有兩位學生成績合格能夠畢業,孫氏及江英華。香港西醫書院在當時尚是草創,仍未能獲得香港當局的承認,無法取得香港的行醫執照[註 14]。香港西醫書院成立初期,畢業生只能以華人醫生資格在港行醫(當時法例無規管華人醫生);並無法例上醫生資格。在當時的遠東地區仍屬比較有開拓性的醫學院,孫文畢業時,北洋大臣李鴻章曾有意將其延攬到其欲創辦的北洋西醫書院。[參 80]
  • 唐德剛表示:武昌起義成功後,當時接到電報的孫中山正在科羅拉多州典華城(今譯丹佛)友人盧瑞連開的餐館中當「企檯」端盤子[參 81]
  • 許多反清革命家都持外國護照,尤其是有了倫敦遇難的經驗,孫中山在1904年3月14日(倡導革命時期)以出生在夏威夷為理由申請美國公民,但在1904年4月7日從夏威夷前往舊金山時,遭到美國移民局官員懷疑並扣留,孫中山聘請律師[註 15],找了親友作證並打贏官司[參 82],保留了美國國籍。美國此時正實施排華法案。中國人除政府官員,少部份留學生外,一律禁止入境。孫中山是以宣誓方式取得夏威夷出生紙後,在美國政府的幫助下[參 83],申請得到美國護照入境,以免被遣送回大清帝國,並讓孫中山之後可到美國東岸尋求各國人民支持革命。
  • 1915年10月26日宋慶齡離家私奔,在東京由日本律師和田瑞作證,同孫中山結婚。宋慶齡之父宋嘉澍聞之大怒,不能諒解,宋嘉澍夫婦追到日本,據日本人士回憶:宋嘉澍在大門口叫喊:「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孫中山出來後,宋突然往地上一跪,磕了幾個頭說:「我不懂事的女兒就拜託你了,請千萬多關照!」之後轉頭就走。
  • 孫中山曾表示,希望過世後能像列寧一樣,遺體永遠保存,但蘇聯認為孫中山的地位並不如列寧,故不提供遺體防腐技術,但願意提供水晶棺
  •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與一些革命同志逃亡日本。當時有對前途失了信心的人,想拿孫中山的八字去給命相師算一算,看將來是否有革命成功之日;換句話說,如果孫中山八字不好,那麼革命便不會成功,他們可能就準備要各奔前程,另謀出路了。但當他們去詢問時,孫中山罵他們不該這麼迷信,並且說:「若我八字不好,難道我們就不革命了嗎?」接著,他告訴那些意志不堅的人說,他的「八字」是「打倒軍閥,繼續革命」。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