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区紧邻重庆市,解放前是国民党兵源、粮源要地。为牵制敌人,迎接解放军入川,1947年至1949年,华蓥山区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巨澜。 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华蓥山区开展武装斗争,牵制敌人力量,支援解放战争"的指示。
1947年10月,成立了中共川东临委,由王璞任书记,统一领导上川东、川南和重庆地下党的工作。1947年11月,在广安建立了中共上川东地方临委,分别在岳池、武胜、广安、邻水、大竹、渠县、合川等地建立了8个临时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进行"三抗"(抗丁、抗粮、抗税)。
经过组织发动,华蓥山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1948年4月,重庆市委《挺进报》被破坏,由于叛徒出卖,华蓥山区顿时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川东临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在华蓥山周围的广、岳、武、渠、合、营等县举行联合起义,并将上川东所辖各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统一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即华蓥山游击队,下设支队,以工委番号为序。
华蓥山游击队在1948年8月,分别举行代市观阁起义、三溪起义、伏龙起义、真静金子起义。起义队伍与敌人作战,辗转华蓥山,但在敌人的疯狂镇压下,起义很快陷入低潮,而游击队员们仍在华蓥山一带坚持斗争,迎接解放。 华蓥山游击队遗迹现有"阳和之战"遗址、阳和碗厂遗址、界牌巧夺军车遗址等,现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47年10月,成立了中共川东临委,由王璞任书记,统一领导上川东、川南和重庆地下党的工作。1947年11月,在广安建立了中共上川东地方临委,分别在岳池、武胜、广安、邻水、大竹、渠县、合川等地建立了8个临时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进行"三抗"(抗丁、抗粮、抗税)。
经过组织发动,华蓥山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1948年4月,重庆市委《挺进报》被破坏,由于叛徒出卖,华蓥山区顿时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川东临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在华蓥山周围的广、岳、武、渠、合、营等县举行联合起义,并将上川东所辖各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统一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即华蓥山游击队,下设支队,以工委番号为序。
华蓥山游击队在1948年8月,分别举行代市观阁起义、三溪起义、伏龙起义、真静金子起义。起义队伍与敌人作战,辗转华蓥山,但在敌人的疯狂镇压下,起义很快陷入低潮,而游击队员们仍在华蓥山一带坚持斗争,迎接解放。 华蓥山游击队遗迹现有"阳和之战"遗址、阳和碗厂遗址、界牌巧夺军车遗址等,现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华蓥山的女游击队员
读过《红岩》的人,对书中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肯定都有深刻的印象。“双枪老太婆”是一个真实的人吗?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或是几个……?建党80周年前夕,我们前去重庆市,分别采访了《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老先生,原上川东地工委宣传委员、华蓥山游击队五支队政委、禄市特支书记、原重庆市副市长刘隆华,《魂荡华蓥》作者、渝州大学教授傅德岷,从他们那里,我们得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著名作家杨益言告诉记者:“在小说《红岩》中,凡写明是牺牲了的人物,都有一个或几个原型作为依据,综合成一个典型来写,凡没有写明是牺牲了的人物,虚构的成分就更多一些”。杨老回忆道:“双枪老太婆这个人物在《红岩》中出现后,有的说,双枪老太婆是某某人;有的则说,她不是某某人,而是另一个人。我说,在双枪老太婆身上,能够看到许许多多华蓥山女游击战士的身影。是她们典型动人、传奇壮烈事迹的缩影。”
刘隆华告诉记者:“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少同志牺牲在了华蓥山区,我们有幸活到今天,全靠党的指挥和华蓥山区人民的保护、掩护”。当问及她是否是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时,她说:“我当时是华蓥山游击队五支队的政委,打不来双枪,只用一只手打枪。”
傅德岷教授说:“1960年,我被西师大派去记录整理陈联诗同志的事迹,整理出了20余万字的稿子。记录稿,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红岩》时也调去看过。1964年我被借调到省作协,创作《魂荡华蓥》,写了20年代初至1935年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书中的女杰———‘梅青’就是以陈联诗为原型创作出来的。1936年至华蓥山区解放这段斗争史,还未来得及创作,后被一位作者将资料收去,创作出版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陈联诗自叙》一书。罗广斌同志1962年在文联座谈会说,双枪老太婆主要是以陈联诗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
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缓西陡,山势雄伟,是解放战争时期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1926年,陈徙南曾组织“川北民军”。1931年共产党员廖玉壁、刘汉民等组建华蓥山游击队,陈联诗就带领一批女同志参加,初步展示了华蓥山巾帼不畏强暴、敢于战斗的风采。到了四十年代,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上、下川东的地下党员根据朱德、任弼时的指示,在周恩来、钱瑛的领导下,开展了游击战争,扰乱了敌人的大后方,牵制了敌人的兵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一大批妇女也积极参与,不少成了领导和骨干。1948年8月至9月在紧急情况下,上川东地工委决定,将上川东所辖各工委领导的武装力量,统一组成“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即“华蓥山游击纵队”。许多女党员参加了起义,参加了战斗,非常勇敢。仅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分批集体大屠杀中牺牲的女党员、女游击队员就有21名。
面对华蓥山,呼唤着一个个女英雄的名字,仿佛双枪老太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以为,作者创作时,主要以一位或几位女游击队员的事迹为原形,综合了华蓥山区为革命英勇奋斗的女杰的事迹。此时此刻,当年战斗在华蓥山上的陈联诗、刘隆华、邓惠中、向绍玉、李彦文、戴国惠、杨鉴秋、左绍英、李青林、胡芳玉、张静芳、彭灿碧等一大批女地下党员、女游击队员的动人事迹和光辉业绩历历在目。
陈联诗,又名陈玉屏、陈曼诗,1901年出生于岳池县罗渡乡,她才貌双全,能文能武,是华蓥山区的一名传奇人物。1923年1月与廖玉壁结婚后,在廖的支持下,1923年4月在南京考取东南大学教育系。1928年入党。不久,她就随丈夫廖玉壁回到廖的老家华蓥山下的中和乡,练习枪法,从事地下工作。她同丈夫一道组织并领导了三十年代的华蓥山武装斗争,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亲自参加过多次战斗。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华蓥山区传播,说她能双手用枪,弹无虚发,一眼能识别好人坏人,使敌人一听到陈玉屏这个名字,就丧魂落魄。有一次,她受党组织的委托,化装成贵妇人从重庆运三支手枪回华蓥山区,为了安全,她将其中两支装上子弹,藏在身子两侧,身上罩着青黛声的缎子旗袍,以应付紧急情况,另一支枪藏在滑竿的座位下面,游击队员化装成轿夫抬着她到康家(佳)坪时,设卡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密搜查,当一个敌人触摸到她身上的双枪时,吓得两眼直鼓,冷汗直冒,陈联诗炯炯的目光直射着他,他许久不知说啥。陈联诗灵机一动说道:“弟兄们缺钱用吗?给你们几个大洋,拿去喝酒吧”。敌人见了大洋,顺便找个借口溜了。待陈联诗翻过了一座山,走了很远以后,那个搜身的警察才回过神来,说:“今天……我们……闯到……大头鬼了,刚才那个……女人……腰上……别有双枪,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双枪女人。”几个警察要追时,陈联诗她们已不知去向。1948年8月,华蓥山武装起义即将爆发,陈联诗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组织上考虑她年岁较大,并具有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派她与女儿、女婿分别隐蔽在华蓥山与重庆的交通线上,建立起秘密联络点。起义失败后,她不顾个人安危,帮助一大批同志安全转移。重庆刚解放,她到渣滓洞、白公馆脱险联络处打听一些同志的下落。解放后,先后在重庆市妇联、文联工作,她既能拿枪杆子,又能用笔杆子,善于绘画,1960年病逝。
刘隆华,现年81岁,曾在延安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1945年回到重庆,先后在重庆、泸县、合川、邻水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冬受组织派遣,扮成教师,来到广安县,任川东地工委宣传委员;组建了禄市特支,她任特支书记。先后以教书为名,在观塘、观阁、禄市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在玉米林中训练队伍。华蓥山游击队第五支队组建后,她任政委;组建禄市特支,她任特支书记。1948年8月,领导了代市起义,8月11日,指挥了观阁起义,参加了丁家山战斗。失利后,机智巧妙地转战华蓥山,11月才回到重庆巴县,找到党组织。1949年1月受调到了南川县等地,参加领导了川黔滇边区起义。全国解放后任重庆市副市长。
向绍玉,1914年出生于岳池县城,1933年来到阳和小学教书,并与地下党员丁鹏武结婚。以教书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还与丁鹏武等同志一道,多方工作,将丁家坪纸厂生产的新闻纸转运至重庆,保证了《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用纸。丁鹏武牺牲后,她强忍悲痛,更加积极为党工作,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华蓥山解放后,她任阳和乡第一任乡长,带领群众清匪反霸,搞土改。由于多年在山中坚持工作,积劳成疾,1950年除夕之夜,她离开了人间,英年37岁。阳和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虽没有她的名字,人们至今还在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向先生”。
邓惠中,1904年出生岳池县城,1938年入党,曾任岳池县妇女特支书记。她利用岳池江西馆小学校长的公开身分,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了著名的武胜三溪起义。起义失利后,敌人悬赏捉拿她。由于她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敌人多次扑空,在群众中流传开了“邓惠中能飞檐走壁,打枪百发百中”的说法,敌人一听她的名字就不寒而栗。1948年9月11日黄昏,由于坏人告密,邓惠中被捕,三天后送入重庆渣滓洞监狱,与江姐关在一室,受尽了特务的各种酷刑,她始终没泄露党组织的秘密。1949年11月27日被敌人杀害,时年45岁。
胡芳玉,1926年3月生于梁平县虎城乡的富裕家庭,由于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投身革命,在重庆边工作边学习后,以教书作掩护,在华蓥山天府煤矿等地进行地下工作。1948年1月,受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的派遣到大竹、达县一带开展地下工作,领导并参加了“二月暴动”。后在敌人重兵围困下,起义部队化整为零,分批转移。胡芳玉为了掩护同志转移,引开敌人视线,主动到乡公所大喊:“我就是你们悬赏捉拿的胡芳玉”。其他同志得以安全转移。1949年11月27日,年仅23岁的胡芳玉被杀害于渣滓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