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谱写了壮烈篇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董必武的指导和关怀下,黄安(今红安)、麻城等鄂东北各县逐渐建立了党的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武装,为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这一地区独立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九二七年,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发起“九月暴动”,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十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干部前往指挥。随即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中共黄麻区特委(符向一任书记)和鄂东革命委员会(刘镇一为负责人),并组成了新的中共黄安县委(王志仁任书记)和麻城县委(蔡济璜任书记),接着又建立了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潘忠汝、吴光浩任正副总指挥),以加强对起义的领导。十一月十三日,黄、麻两县的农民自卫军和黄安七里、紫云两区千余精锐义勇队集结七里坪,在数万农民配合下,翌日晨一举夺取黄安城,占领县城二十一天,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任主席)。农民自卫军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主要领导人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刘文蔚、汪奠川)。十二月五日起遭敌大举进攻。起义军民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浴血奋战,潘忠汝、王志仁等英勇牺牲,蔡济璜、刘文蔚等先后遇难。鄂东军突出重围后,辗转于黄陂木兰山一带游击。一九二八年一月,鄂东军改称第七军。四月重返起义区,七月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以黄、麻、光(山)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黄麻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一九二九年又爆发了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成立了红三十二、三十三师,建立了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O年春,党中央决定将三块根据地和三支红军统一起来。旋成立了隶属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和直属中央领导的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建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一年一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一军与红十五军(蔡升熙任军长)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五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于新集,下辖鄂豫皖省委。十一月七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成立于七里坪,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自一九三0年冬至一九三二年夏,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连续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主力红军发展到四万五千余人,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到二十余万人,建立了二十六县革命政权,总人口达三百五十余万。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九三二年秋,由于当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西进川陕后,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腥风血雨中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为保卫根据地进行了英勇战斗。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实行战略转移。随后,党又组建红二十八军(主要领导人为高敬亭),发展以便衣队为主体的各级地方革命武装,在大别山区坚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担负起东进抗日的历史重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红旗飘扬,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一直是我党我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二十二年间,党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经历千难万<BR>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区仅革命烈士就有十四万余名,其中红安有二万二千余名,麻城有九千二百余名。他们的光辉业绩,犹如巍峨的群山、浩荡的江河永世长存,彪炳青史。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董必武的指导和关怀下,黄安(今红安)、麻城等鄂东北各县逐渐建立了党的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武装,为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这一地区独立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九二七年,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发起“九月暴动”,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十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干部前往指挥。随即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中共黄麻区特委(符向一任书记)和鄂东革命委员会(刘镇一为负责人),并组成了新的中共黄安县委(王志仁任书记)和麻城县委(蔡济璜任书记),接着又建立了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潘忠汝、吴光浩任正副总指挥),以加强对起义的领导。十一月十三日,黄、麻两县的农民自卫军和黄安七里、紫云两区千余精锐义勇队集结七里坪,在数万农民配合下,翌日晨一举夺取黄安城,占领县城二十一天,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任主席)。农民自卫军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主要领导人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刘文蔚、汪奠川)。十二月五日起遭敌大举进攻。起义军民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浴血奋战,潘忠汝、王志仁等英勇牺牲,蔡济璜、刘文蔚等先后遇难。鄂东军突出重围后,辗转于黄陂木兰山一带游击。一九二八年一月,鄂东军改称第七军。四月重返起义区,七月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以黄、麻、光(山)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黄麻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一九二九年又爆发了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成立了红三十二、三十三师,建立了豫东南、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O年春,党中央决定将三块根据地和三支红军统一起来。旋成立了隶属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和直属中央领导的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建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一年一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一军与红十五军(蔡升熙任军长)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五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于新集,下辖鄂豫皖省委。十一月七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成立于七里坪,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自一九三0年冬至一九三二年夏,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连续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主力红军发展到四万五千余人,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到二十余万人,建立了二十六县革命政权,总人口达三百五十余万。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九三二年秋,由于当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西进川陕后,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腥风血雨中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为保卫根据地进行了英勇战斗。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实行战略转移。随后,党又组建红二十八军(主要领导人为高敬亭),发展以便衣队为主体的各级地方革命武装,在大别山区坚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担负起东进抗日的历史重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红旗飘扬,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一直是我党我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二十二年间,党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经历千难万<BR>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区仅革命烈士就有十四万余名,其中红安有二万二千余名,麻城有九千二百余名。他们的光辉业绩,犹如巍峨的群山、浩荡的江河永世长存,彪炳青史。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永垂不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