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兩岸史話-張景月─抗日游擊隊的典範──大時代的見證(之一)


▲李先良於山東省青島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留影。(取自網路)
▲李先良於山東省青島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留影。(取自網路)


▼日軍在中國東北農村清鄉的駭人情景,圖為日軍所攝,照片中可見動物與人的屍體相距甚近,顯示是遭機槍所射殺。(取自網路)
▼日軍在中國東北農村清鄉的駭人情景,圖為日軍所攝,照片中可見動物與人的屍體相距甚近,顯示是遭機槍所射殺。(取自網路)


▲梁漱溟的理論對鄉村建設影響重大。(本報系資料照片)
▲梁漱溟的理論對鄉村建設影響重大。(本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前政大新聞所長李瞻教授(左),也曾參與抗戰敵後游擊隊。(本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前政大新聞所長李瞻教授(左),也曾參與抗戰敵後游擊隊。(本報系資料照片)

編者按本報於4月28日至5月2日刊登林明正先生所撰〈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新聞學界耆老,現年89歲的李瞻教授,年輕時也曾參加山東抗日游擊隊,特撰文章回憶當年隊長張景月少將的英勇事蹟,藉以表揚山東游擊隊對於大時代的貢獻,也為這段歷史留下一個見證。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很快占領山東,張景月為了保衛家鄉,乃以鄉農學校歷屆畢業學員為骨幹,立即組成了一支有紀律並有戰鬥力的游擊隊。
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前國防部長孫震博士,與我係多年好友,日前餐敘,送我5頁《旺報》(4月28日至5月2日):〈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青島保安總隊苦撐8年〉。這篇文章主要敘述青島市長李先良與高芳先青保總隊長,艱苦抗日的英勇故事,深為感佩!
2005年,本人曾寫《大時代的見證》回憶錄,請孫校長核閱並撰長篇序言,知我曾參加張景月的游擊隊,以及與李先良市長的關係。按李先良與我同為政大畢業校友,來台後均於政大任教,他教「市政學」,我教「世界新聞史」,我們都在一個教授休息室,又同住政大宿舍,成為芳鄰,他知我是山東壽光人,乃常常與我談到他在壽光的驚險遭遇。
保衛家鄉對抗侵略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日本與太平洋交通線已難確保,乃決定先消滅山東游擊隊,並打通中國與其南洋占領區的交通網,以期最後在中國內陸與美軍決戰。在這種決策下,日本乃集結龐大兵力,首先在山東「清鄉」,同時打通平漢線與粵漢線,並在湘、桂、黔地區展開猛烈進攻,並獲重大勝利;因此,李先良之青島嶗山地區,難以生存,乃前往壽光,投靠張景月。
壽光原本十分安全,但不久日軍亦大舉「清鄉」,立即成為戰區。一天,李先良在寒橋與日軍遭遇,無處藏身,情況萬分緊急;幸上天保佑,忽然發現當地一家農民,正在發喪,他靈機一動,向喪家要了一套喪服,披麻戴孝,偽裝孝子,跪地哭靈,及至大批日軍在面前經過,亦未發現,李市長得幸運脫險,以後回到嶗山,重整軍力,迎接最後勝利。張景月在這次日軍「清鄉」壓力下,將部隊化整為零,隱藏地下,亦無重大損失。
孫校長令尊原為學校校長,戰爭爆發後,組織游擊隊,保衛家鄉,對抗日本侵略。他自幼從父親口中,即知張景月的大名,以後知道我與張景月的親密關係,特囑應予介紹,藉以表揚山東游擊隊,對於大時代的貢獻。
張景月山東壽光張家庄人,出身農家,秉性勇敢、豪爽、忠厚、善組織、富親和力,具有中國農民傳統純樸的美德。其村與我家東斟灌相距五華里;相傳曾於我村作長工,與我村有深厚感情,其與家父相識,見面我都稱他張伯伯,一般都稱他「張司令」。
戰前韓復渠任山東省主席,採用梁漱溟「鄉村建設派」的理論,於山東各縣市,設立「鄉農學校」,實行「兵農合一」,即農忙期間農民完全種田,秋收後,農民接受嚴格軍事訓練,完成後負責肅清盜匪,維持治安,掃除煙毒。
張景月原為壽光二區保安隊長,後任鄉農學校隊長。當時鄉農學校設於二區丁家樓,與我讀小學時代的學校為鄰居,所以經常看到張景月帶隊訓練民兵的情形,民兵均穿制服,步伐整齊,歌聲雄壯,儼然像一支勁旅,令人印象深刻。以後山東有80萬游擊隊,其重要幹部,絕大多數均為鄉農學校畢業的學員。當時小學校長為慈樂堯先生,戰時為壽光縣長,為張景月之好友,一文一武,分別負責戰時敵後軍事與教育建設的重任。
日軍殘暴逼上梁山
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很快占領山東,張景月為了保衛家鄉,乃以鄉農學校歷屆畢業學員為骨幹,立即組成了一支有紀律並有戰鬥力的游擊隊。
日軍為了鞏固占領區,解除游擊隊的威脅,集合兵力,經常實行「清鄉運動」。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劫,強姦婦女,搜捕青年壯丁,送往東北、日本做奴工,有些甚至送往「七三一部隊」,用活人做毒氣實驗,這種殘酷行為,致善良人民之生命財產完全失去保障,這真是所謂「逼上梁山」,青年紛紛參加游擊隊,張景月部迅速增加到一萬餘人,因之山東省府,任命張景月為第十五行政區專員,他的部隊改編為山東第十五保安旅。(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